无锡非遗茗茶 太湖翠竹

粤湘源 15 0



  “太湖翠竹”的炒制主要选用国家级良种福丁大白茶,其制作的技艺是1987年由无锡高级农艺师顾晓强(退休前他在多管局林技站工作)创始。 “太湖翠竹”最早的制作工艺是纯手工制作,即用采摘下的一芽一叶初展的嫩芽为原料。

无锡非遗茗茶 太湖翠竹

  第一步将茶叶在竹匾内“摊凉”,这个过程主要是让新采的茶叶进行自然去湿;

  第二步“萎凋”,这个过程是通过手工翻摊让新叶去湿;

  第三步是“杀青”,这个过程是将茶叶放在热锅里徒手翻炒,烘炒掉新茶中60%-70%的水份;

  第四步是“揉捻”,将茶叶放在微震动的机器里通过机器震动和茶叶间的碰撞使茶叶的叶片开始卷拢;

  第五步是“搓毛显毫”,这是茶叶成型的关键性步骤,到目前为止这个步骤必须由人工操作,通过双手的轻搓茶叶叶片,使卷叶有型而且叶片上有“白毛”显现。

  每炒制500克成品的“太湖翠竹”需要3万余个嫩芽,研制出来的产品最早定名为 “青峰”、“梁溪浪尖”,1989年最终定名为 “太湖翠竹”。

  中国人的饮茶习惯源远流长,甚至影响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因此很多人认为饮茶是中国人的首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茶”也成为一种优雅传统生活的茗品,“太湖翠竹”泡制后茶叶外形扁似嫩竹芯叶,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滋味鲜醇,香气清高持久,冲泡在杯中,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嫩绿的茶芽徐徐伸展,亭亭玉立,似群仙飞天。

  太湖翠竹有诗云:

  一杯茶的名字

  就是一片风光

  一种性格与气节

  一场知情意的交响

  念你的名字

  齿颊留香

  看你的身形

  目光会延伸得很远

  远至一片宽广优美的水域

  水上的烟霞 以及

  被烟霞描画的晨昏

  以及渔歌

  被渔歌唤来的夜晚

  以及 所有关于水的记忆和想象

  一杯茶

  让心情在时光的水面上

  轻轻荡漾

  让回忆挂上归帆

  向梦境的源头起航

  呼吸烟波浩渺

  嗅觉与荷香重逢

  舌尖点开江南春晓

  味觉欢跃如早莺的啼啭

  清气沛然

  遥对竹的劲节

  在霜天

  在雪夜

  在红炉绿酒的衬托下

  一杯茶

  是透明的青翠

  是温柔的清苦

  绵延至肺腑 至岁月深处

  转苦为甘

  --刘 晖

  作为一种非遗活态的传承项目,“太湖翠竹”制作技艺于2013年3月荣登第三批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将以名茶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源远流长、世代传承!

标签: #翠竹 #茶叶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