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出油”了!还能不能喝?

粤湘源 13 0



  很大一部分茶虫在选购普洱茶时,经常会遇到棉纸上有油渍,显得茶品品相不是很好,这种情况在一些年代久远的中老期茶中显得更为常见。

普洱茶“出油”了!还能不能喝?

  这个时候就可能会有疑问:油渍是怎么来的,这个茶的品质不会不好吧,如果遇到价格合适,但棉纸上有大面积油渍的茶,要不要买?

  曾经有茶学家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以水蒸气蒸馏法取得普洱茶挥发油,鉴定出内含化合物达50种,主要为醇类、酸类、醛类、烃类、酯类、杂氧类、芳香族、杂环类等八大类,它们跟普洱茶香气有关。

  另外普洱茶生、熟茶内含的挥发油成分大致相同,唯熟茶中芳甲氧基类化合物普遍高于生茶,而芳甲氧基类化合物在其他茶类中并未检出,初步确定其为普洱茶挥发性的特徵成分,推测其为普洱茶后发酵工艺所产生。

  茶油,很多人认为这是茶叶细胞中的油脂渗出。就连部分关于“茶油”的科普文章都持同样观点,认为:“普洱茶属于大叶种茶,内含物质比较丰富,植物油脂都存在茶叶细胞中”。

  这种说法明确指出普洱茶包装棉纸上的“茶油”就是“油脂”。

  其实,经研究发现,普洱茶包装棉纸的“茶油”根本不是“油脂”。

  我们知道,植物的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组成,而植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储存在液泡和细胞质中的。

  而普洱茶的化学成分中的六大主要物质是“多酚类物质、含氮化合物、糖类物质、芳香类物质、水浸出物和生理活性成分”,这些物质多数源于茶树叶肉细胞的液泡和细胞质之中。

  这些成分中,是没有油脂的存在。

  植物叶肉细胞虽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脂肪,但不储存在叶肉细胞中,而是运输和储存至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中。

  所以,植物的叶片中不含脂肪,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油”。

  普洱茶的原料是茶树的叶片,本身不含脂肪,制作过程中也没有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脂肪。

  整个茶饼中不含脂肪,也就不可能渗出“油脂”。

  故而,包装棉纸上的“茶油”不是“油脂”。

  普洱包装棉纸上的“茶油”与可食用的普洱茶油有根本性区别,普洱茶油是以普洱茶果为原料制成的,其主要成分为脂肪,而包装棉纸上的“茶油”则不是脂肪。

  那么,普洱茶包装棉纸上的“茶油”是什么呢?为什么它那么像油渍?

  前文提到,普洱茶主要有六大主要物质构成,这些物质含量十分丰富,稍微进行物理性挤压或天气干湿变化,它们就会从茶叶中渗出。

  这些物质渗到包装棉纸上,随时间推移发生陈化。茶黄素、茶红素、总量降低,而茶褐素增加,使“茶油”颜色变深;果胶分解为可溶性水化果胶,使“茶油”有了如油般丝滑的触感。

  所以,包装棉纸上的“茶油”的外观和触感与油脂接近。

  在同等条件下,“茶油”越多,证明该普洱茶的内含物质越丰富,茶叶的质量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茶油”呈片状,而不是斑点状,若包装棉纸上有斑点状印记,则要考虑茶叶是否发生霉变。

  1. 多数三年内的新茶不会出现茶油。

  2. 茶油痕迹普遍出现在生茶、熟茶、大树茶、台地茶、干仓茶、入仓茶身上,不是一定有,但常见!

  普洱茶内含的挥发油成分在上述产品上大致相同,唯比例稍有差异罢了。

  3. 茶油痕迹的有无,与普洱茶自身茶质无关,与仓储环境关连较大。

  在干仓的基础上,温度与空气流通是造成茶油痕迹的主要因素,这个道理很简单,温度与挥发呈正比,而空气越不流通,挥发会使得茶油痕迹越多,这也能解释为何昆明仓或北方仓比较没有茶油痕迹,而广东仓或台湾仓会比较常见。

  4. 同一件茶甚至同款产品数件堆叠,在相同的储存环境下,还是有可能出现部分有茶油痕迹部分没有的情况。

  科学上,其他条件需严格控制后才能客观比较,例如整件茶靠墙放置,遇到西晒墙面,箱子就会有某一面承受较高的温度,再者,不同高度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温度还是有差异的。

  5. 在不是特别潮湿的环境下,若要维持普洱茶香气,空气适度不流通是必要的,例如整筒 (竹壳或纸袋)的藏茶环境适合用纸箱,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较多的茶油痕迹。

  茶油痕迹是普洱茶存放过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就像自然农法的蔬菜有虫咬痕迹一般,就算当下你买回没有茶油痕迹,很有可能在你正常储存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尤其在夏季高温超过30度的环境下),茶虫们应该用正面的态度来看待普洱茶的茶油痕迹,它仅止于暗示这饼茶可能曾在中国南方较炎热的地方储存过而已。

  如果普洱茶包装棉纸上出现的是“茶油”,茶虫们大可放心饮用,应该庆幸自己遇上了优质普洱茶。

标签: #茶油 #痕迹 #棉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