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古茶山8个重点茶寨

粤湘源 13 0



  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山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全国唯一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明乡的最南端,景迈茶山分景迈和芒景两个行政村,总面积:66.9平方公里,全村有8个自然村598户,2635人,千年万亩古茶园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景迈村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民族的高山傣族乡村,这里的百姓除了种植水稻,旱稻,玉米为主外,世代以茶叶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保护,种植销售茶叶.

景迈古茶山8个重点茶寨

  其中我们列出主要的一些茶寨。以点代面。

  芒景-芒洪村

  芒洪位居芒景最南端,全寨最西边为八角塔,是佛教传入布朗山区的见证。寨子以此向东布局,其寨心是村寨寨心石崇拜的体现,芒洪民居围绕寨心而建,向心布局是源于布朗族村民相信寨心神能庇护保佑族民。茶树王被芒洪视为神树,是布朗村民自然崇拜茶神的表现。

  芒景-翁基村

  翁基与糯干是整个景迈-芒景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两个村寨,整体建筑风貌保存良好。村寨最北端是村寨信仰空间——翁基古寺所在。翁基古寺是景迈山上最古老的佛寺。翁基古寺西侧有古柏一棵,根部径为达11米,树高20余米,据推测树龄在2000到3000年前,古柏与古寺相伴相生,绿荫遮天,被村民称为“古柏听经”。翁基村寨民居建筑部分被外部车型道路与翁基古寺分开。翁基寨心位于翁基村落中心位置,民居建筑围绕寨心呈典型的向心式布局,北端建筑密集,到南面渐少,呈大致的倒三角形,至最南端公共建筑风雨亭处终止。

  芒景-芒景上寨

  芒景上寨位于景迈山南部布朗族村寨的中部,由北向南依次是包括芒景新寨、芒景上寨两部分。芒景上寨的西北侧为帕艾冷寺,为芒景上、下寨的重要宗教场所,为了纪念布朗族的祖先帕艾冷而兴建。上寨最北端山上为蜂神树,是一颗百年老榕树,是布朗人的植物崇拜对象。上寨以寨心呈向心布局,寨心处有纪念七公主的公主泉及公主榕。上、下寨之间后建有展示普洱茶发展历史的芒景茶博物馆。

  芒景-芒景下寨

  芒景下寨位于景迈山南部布朗族村寨的中部,位于芒景上寨南侧。下寨民居围绕寨心呈向心布局,最东端为古柏树,北部山区留有巴郎部落遗址、巴郎战壕遗址、公主坟以及布朗族山康节最重要的祭祀场地茶魂台。在山间林地建立信仰场所,保留多处帕艾冷和七公主的神话传说景点,是最能体现帕艾冷祖先文化和普洱茶演化历史的村寨。

  景迈-芒埂村

  芒埂位于景迈山东北侧,村落整体建筑风貌保存相对协调,村落布置在紧邻山脊线的北侧,村寨建筑由南向北逐层降低。芒埂与勐本村寨临近,村落格局相似,均呈向心型布局。芒埂的村落中心由相邻的萨迪寺、寨心以及萨迪冢共同组成,金水塘等水体景观布局在临近村寨核心的位置,体现了傣族民族习俗与水体的紧密联系。

  景迈-勐本村

  勐本位于景迈山东北侧,与芒埂相邻。村落布置在紧邻山脊线的北侧,村寨建筑由南向北逐层降低。勐本村落格局呈向心型布局。勐本村落寺庙(金塔佛寺)与寨心分离,村落建筑以寨心为中心。

  景迈-景迈大寨

  景迈大寨,位于景迈山北坡,由于经济发展较快,村落建筑的整体风貌中新建建筑较多。村落建筑朝向东北侧,整体格局沿西南向东北逐层降低。村落东侧为大寨竜山,傣族居民死后均埋葬于此。村落西南侧紧靠景迈山主峰,有茶马古道(古茶道)从村落南侧蜿蜒而上。村落中心由大寨佛寺、大寨神泉组成,邻近的周边建筑显现出一种向心式布局;随着离村寨中心的距离的增加,村寨建筑逐渐摆脱了向心布局的控制,显现出规整格网状布局形态。

  景迈-糯干

  糯干老寨,位于景迈山西北侧,为传统的村寨,其传统景观格局也最为鲜明。整体建筑风貌保存良好,属于遗产区内完整保存的两个古村落之一。村寨选址于山坳处,除寺庙和观景台分别位于北侧和南侧的山丘上占据制高点以外,村落内部地势变化较小。糯干老寨呈典型的向心式布局,村寨中心即为寨心,寺庙与寨心分离位于北侧山丘的制高点处。因相对地势较低,溪流湖泊在此汇聚;村落中水系顺应建筑肌理,最终在村口汇聚,成为构成村落格局的要素。

标签: #村寨 #建筑 #景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