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龙茶的世界里,要想精准地去把握武夷岩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原因不外乎有两个方面:
首先,武夷岩茶的名丛、名岩众多,即使是同一个小山场的同一个品种的茶树,也会因在坑底、坑上、岩上、或工艺等因素而造成品质的巨大区别。
其次,武夷岩茶与其他乌龙茶相比,多了道焙火工艺,于是,茶香与茶汤便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武夷山的名丛及其花名,就多达280个。到了清末民初,竟有千个之多。现在尚能见到的品种,
按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有半天鹞、不见天、岭上梅、过山龙、水中仙、金锁匙、吊金钟等;
以茶树形态命名的有铁罗汉、水金龟、凤尾草、玉麒麟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有金柳条、瓜子金、倒叶柳;
以幼芽叶色命名的有白吊兰、白鸡冠、水红梅、黄金锭;茶树发芽早晚命名的有不知春、迎春柳;
成品茶香型命名的有肉桂、白瑞香、石乳香、十里香;以传说的栽植年代命名的有正唐梅、正唐树、宋玉树;
以神话传说或其他因素命名的有大红袍、白牡丹、红孩儿。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武夷山名丛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水仙的兰香、肉桂的辛香、雀舌的幽香,铁罗汉的药香,水金龟的梅香、奇丹的桂花香,白鸡冠的鲜甜玉米花香等等。
武夷肉桂以高香见长,吸引了很多初入门的习茶人,尤其是近几年,该种肉桂在三坑两涧等处大有燎原之势。
在其他知名的坑涧,如水仙、矮脚乌龙、梅占、雀舌等品种,在被茶农毫不犹豫地挖掉后,改种肉桂、金观音、黄观音等高香品种。
对于武夷岩茶,如果单以香气而论,甚至不如安溪铁观音、台湾乌龙和凤凰单丛。岂不知武夷岩茶,自古以味见长,寻味中寻香,而非以香气论高低。
为什么呢?因为武夷岩茶比其他乌龙茶多了一道焙火工艺使然,香气更加成熟内敛,香融于水,而非仅仅浮香飘荡。
很多外山茶,香高却无味厚,香扬而不悠长,缺乏岩骨,这才是正岩茶与外山茶的根本区别。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味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
其中的“香”,是融于水中,蕴含在味中。茶中绝品人难识,自古亦然。因此,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是“重味以求香”,迥异于其他乌龙茶的“以香取味”。
究其本质,还是焙火使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所有对武夷岩茶的品鉴困惑,必然就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