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瓷器的发展

粤湘源 13 0



  全文共1408字,图片12张,阅读需3分钟。

浅析清代瓷器的发展

  一、清代文化背景

  清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代,是满族统治的时代,清朝辉煌的时代便是康乾盛世,当时是世界生产力最高、最强盛的一个国家。但是,清朝晚期在继承封建传统方面可以说是继承有余,开创严重不足,闭关锁国。“天朝无所不有,我们为什么要向他人学习”的局面,一边文字狱让很多的文人沉默,一边又出现复古热,让很多文人转向古籍整理,清代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起了总结整理的作用。

  清代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自己的创造,有的都是对前代的继承和综合,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带有多元特点的文化产品。

  二、清代瓷器的工艺发展

  清代的产瓷区和明代一样,虽然分布很广,但代表整个时代制瓷业发展水平的仍然是瓷都——景德镇。清代景德镇民窑产量巨大,制瓷水平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烧制了不少精品。但是,代表清代瓷器最高水平的无疑还是景德镇的官窑瓷器。

  特别是清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不仅选派官员到御窑厂监督窑务,还亲自过问官窑瓷器的制作。在最高统治者的直接干预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官窑集中了瓷都最好的能工巧匠,烧瓷不计工本,制瓷刻意求精,元明时期已有的瓷器名品,如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素三彩、红釉、黄釉、蓝釉、白釉、青釉等都得到了重新恢复和发展,而且还创烧了中国古瓷中的绝品——粉彩、珐琅彩等彩瓷佳作。

  青花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法叫:分水法,即青花还是青花,青料还是青料,将青料掺了水,青花就有淡有浓,这样,青花就出现了多种不同色调的,有淡有浓的特点,即五彩青花。

  粉彩,又叫软彩,坯胎在绘画以前加一层玻璃白,烧制之后上彩再烧制,它的色料就出现晕化的效果,深和淡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过度,而不像元明时期浓淡之间的僵硬,给人感觉更加协调。

  珐琅彩,仿铜胎画珐琅,原来明代景泰蓝是在铜器上用珐琅彩绘画,到了清代就用瓷器作为坯胎,故叫做“瓷胎画珐琅”。

  三、清代瓷器的时代发展

  1、顺治时期瓷器

  顺治初由于明末的战乱,官窑处于衰败期,少见精致之作。但民窑的出口瓷仍然在继续生产,颇有一些佳作,如象腿瓶、将军罐之类的。青花以民窑器为多;颜色釉仅见酱釉、黄釉和白釉等数种官窑器,大多是盘类;彩瓷以明末外销瓷的品种为多,主要是釉上五彩,以白釉加绘各种彩色,常见黄、绿、红彩等。

  2、康乾时期瓷器

  从康熙到乾隆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清朝瓷器大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景德镇制瓷工匠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的阶段,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华缛多姿。

  这个时期的瓷器,由摩古、创新,逐渐演化到形制规范,中规中矩。工艺熟练,变成熟能生巧,游刃有余,这个时期的官窑,是明清官窑中最规范的,所有的式样、品种都由宫廷直接把握,直接出样,由督窑官亲自管理,皇帝直接过问,因而质量是高超的,我们很多高价位的瓷器,都是这个时期创造的,因为工艺水平高,要求高。

  3、清朝晚期瓷器

  嘉庆以后,随着清王朝国势的逐渐衰微,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整个国家步入了衰落不振的历史阶段,制瓷业也不例外。终清一世,虽然景德镇官窑民窑还在大量生产,但工艺水平和艺术风貌都与前三代相距甚远。

  每个时期的瓷器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都是息息相关的。瓷器,一个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存在,从古至今,中国陶瓷始终如影随形,见证华夏文明的产生与繁荣,21世纪,中国陶瓷终将再次见证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更多茶器知识关注公众号佳逸茶具网城

标签: #瓷器 #时期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