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普洱茶的你,知道它多少由来?

粤湘源 10 0



  在咸通四年(863),唐樊绰撰写的《蛮书》中,就记录了很多云南的历史文化,其中在《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中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这是目前公认的关于普洱茶产区的最早文字记录。

爱普洱茶的你,知道它多少由来?

  在普洱茶由来的传说中,有孔明兴茶之说。

  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载:“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铓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此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相传基诺族祖先是诸葛亮的士兵,由于没有跟上大部队,被“丢落”下来,而称为“攸乐”“基诺”。

  根据《滇略》《物理小识》《云南通志》记录,普洱茶是因明朝产于普洱(明洪武十六年为普耳,即今宁洱县)得名的地方特种茶类,清代设普洱府后因定为贡茶而名扬天下。据考证,清代最早将普洱茶进贡清廷始于康熙年间,到普洱府设置后,进贡普洱茶成为云南省的一项义务,从雍正年间开始,云南省每年向清廷进贡普洱茶。

  设普洱府本是为推行改土归流,加强清政府对云南西南边疆的管辖,此时由于普洱府辖区的扩大(分为宁洱县、威远厅、他郎厅、思茅厅、车里宣慰司),六大茶山正好划进了普洱府辖区,一方面扩大了普洱茶产区的范围,另一方面保证了普洱茶更大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普洱所产名茶全部进入朝廷,呈于皇帝和王公大臣们的案头。皇帝除了自己品饮之外还将普洱茶赏赐给功臣及外国使节等,普洱茶成了皇帝、王公大臣喜爱之物。据专家考证,皇帝每年对需要上贡的物品清单进行审查时,其他名茶有被打叉的情况,普洱茶从来都是被打钩。

  由于皇帝和王公大臣们的喜好,普洱茶开始名重天下,并且作为大宗商品大量进入藏区,进入内地。据《清朝通典》记录,当时政府每年发茶引3000,每引卖茶一担,每年卖茶3000担,每担是100斤。清代普洱茶每斤重596.82克,每年由政府课税后销往内地和藏区的茶叶就有179吨。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前,普洱茶产区有大量私人茶号在经营普洱茶,他们制作的普洱茶有一些保存下来,被称为“号级茶”。

  1951年12月“中茶牌”(民间称“八中茶”)商标注册成功,使用期20年。从1952年起,该茶叶包装最上面的文字倒读是“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中间是中茶商标,下方是倒读的“中茶牌圆茶”繁体字。由于中茶商标中的茶字是手工盖印,故因印色之别而有红印、黄印、绿印之称。这期间所生产的茶俗称为“印级茶”。

  从1972年起“中茶牌圆茶”停用,开始改称“云南七子饼茶”,仍用八中茶商标。该商标中的茶字同样是手工盖印,因印色的不同而有红印、黄印、绿印、水蓝印之分,从此便开始了“饼级茶”时代。

  1973年,昆明茶厂研制成功了渥堆发酵熟茶的技术后,曾在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等生产,但一度被列为国家机密。

  普洱茶如此受青睐是和它的品质分不开的。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和历史上种植于当地的部分小叶种经杀青、揉捻、日晒干燥后制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保存得当可以长期存放,并且时间越久,味道越香,越好喝。

  万润号,是一个专注于纯正口感古树茶的品牌,因为执着于对普洱茶山头滋味的纯正与茶树年龄的真实性,万润阁茶文化团队成员,在每年的整个春季,也就是茶季,都会奔走在云南的各个古茶山,只为做出万润号所专注的标杆口感普洱茶。欢迎您联系客服或小编,了解我们更多资讯。

标签: #普洱茶 #云南 #普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