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是我的作品,不过我想公道地说一句,不要被网络误导,万一产生以下四种症状,可能再也买不到真正的好壶。
症状一、【“美人痣”或者跳砂或者划痕的问题】
1、“美人痣”可能是卖壶的人遇到的最多的抱怨。我这里很多的壶身上都可能会不规则分布一些“美人痣”(铁渍),但很多壶友认为美人痣是泥料不纯的标记。我认为这是紫砂含的金属物质的在高温熔化形成,是原矿紫砂才会有而且都不可避免,天生的,除非人为酸洗可能会让美人痣少一些或者“消失”。
2、跳砂也主要是原矿里的杂质引起的,和美人痣几乎是一个性质的东西,我不再啰嗦。
所以,我认为美人痣或者跳砂绝不是很多论坛玩壶高手眼中的“质量缺陷”! 凡是把突出壶表的某个铁渍当成瑕疵,或者因为一颗美人痣而彻底否定一个壶,我觉得比较荒谬!
3、划痕若在内部或者壶底或者隐蔽的地方,可以忽略不计,即使有明显划痕,也不算瑕疵。若在大家都能容易看到的外部出现划痕,我们也要看划痕的深浅或粗细来判定是不是瑕疵,其实养壶的过程中包浆之后也就消失了。
症状二、【紫砂壶隔热性,擦火柴之说】
这个是紫砂壶最著名的谬论之一!实际好的紫砂倒满开水,您摸壶身一样烫手。这个只是相对于金属器皿等传热较慢,但是紫砂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会烫手的!
火柴在壶身上是不会刮着的!那是因为以前的泥料都是磨得比较粗,现在泥料有粗细之分,所以此乃缪论之一!
症状三、【盖子晃荡问题】
很多玩壶的朋友要求“左右使力纹丝不动,转动却滑爽”,认为盖子越严实就表示这壶做工越好。我的观点:轻微晃荡不是质量问题,更不能简单说成是做壶水平和能力问题,否则对艺人们的辛勤付出不公平,只有明显晃动,并且影响到壶的气密性才可能算是质量问题。
壶友正在晃盖子
几乎每个初入门的朋友都会以为盖子纹丝不动就是艺人功力“牛叉”,实际不一定是,只要你会做壶,即使你的生胚做得如何完美,壶出窑了,未必还是纹丝不动的效果。除了盖子晃不晃,还有两点关于盖子的常见问题,这里针对某些朋友的特殊嗜好做一个公开的说明。
特殊嗜好1:以盖子晃荡声音大小作为晃荡的厉害不厉害的标准
某些壶友听声音大小来判断盖子晃荡程度,是毫无意义的无稽之谈。因为只要有轻微的晃动,只要耳朵没问题,都能听到声音。区别是:耳朵听力敏锐的人,听起来声音大些,听力差点的人,听起来声音小些。
特殊嗜好2:倒茶时不扶盖子,是否会掉盖的问题
之前壶友有讲到:买了个壶,发现口盖做的不好。原因很简单,我倒茶的时候,不用手扶盖子,它居然能掉下来。
试问:如果用倒茶倾斜时盖子是否掉下来来验证盖子做的是否严密到位,这个玩壶观点让我觉得实在太可怕,太荒唐。我想反问一句:您认为在倒茶的时候,是什么力量让盖子不掉呢?是靠内外气体压强差撑住的吗?仿古,掇球,无论盖子多么晃荡,你倒茶的时候它就是很难掉盖子,这又说明什么呢?我看我就不用啰嗦了,您多做实验分析分析吧,道听途说的理论总归是有局限性的,人云亦云就好比被人牵着鼻子走路一样。倒茶不用手保护盖子,您家的壶肯定大多数的盖子都有残缺,所以,谁要是以倒茶掉不掉盖为标准玩壶,真的有点离谱!
症状四、【紫砂壶敲击声音之说】
每当看书或听一些“老玩家”的经验之谈,往往会提到听声选壶或听声购壶的“小窍门”,下面谈点个人见解,以供壶友参考:
敲击听声音
1、泥料目数越高的壶敲击时声音就越清脆,而泥料目数越低的壶敲击时声音就越沉闷。这是因为泥料目数高时由于泥料颗粒细,胎土比较致密,敲击时声音就比较清脆,比如瓷器就是这种情况;而泥料目数低做的壶,因为胎土致密性相对要低很多,也就是说的透气性好,敲击时声音就会有点发闷而显得哑。 2、壶的形状以及大小不同,声音会有所区别。壶的形状不同,则敲击时内部共鸣的路径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不会是一样的;而壶的大小不同,共鸣半径不一样,当然也会有所区别了。 3、壶的胎体厚度不同敲击时声音略有差异。胎体比较厚则声音略显沉;而胎体薄则相对会清脆些。 4、通过敲击壶能听声辨出壶本身是否有暗裂?实际情况是当你能通过敲击而听出壶是否有暗裂时,表明裂得很历害了,如果只是一点点的暗裂你是听不出来的,即使是对于老师傅来说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5、一些冲浆壶和严重添加化学颜料的高目数的壶,无法通过敲击声音辨别 6、敲击壶体所发出的种种声音与泥料的档次无关,也与壶的做工好坏无关。告诫壶友们:请不要随意敲击紫砂壶,不小心别人的壶就给你敲破了。
症状五、【断水和玩倒立】
论坛上有些所谓的高手对气密性的判断标准是:按住壶钮,壶立即断水,然后捂住壶嘴,将壶倒置,盖子不落下——我的看法:任何壶“玩倒立”——现在网络卖壶(或卖杯)都开始流行“玩倒立”这个噱头,我不方便多讲,我只想告诉壶友们,玩倒立对部分壶起作用,绝不保证任何壶型都能玩倒立。当然,能玩倒立的壶就一定是好壶吗?大家可以去思考的。
一、泥料篇:
1、紫砂泥泥料三大基础泥:紫泥、红泥、本山绿泥。这三种泥细分又可分为不同的泥料品种。如紫泥中有清水泥、底槽青、青灰泥、紫茄泥........红泥分黄龙山的、赵庄山的、川埠.......本山绿泥分不同矿井,不同层段,开采出来的本质也不一样。用同一块泥,不做的做法、烧制,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
2、【宜兴紫砂壶】的准确来说,是产自宜兴丁山黄龙山的紫砂矿才制作的壶形器具,宜兴境内赵庄、川埠、任墅.....的矿材,也列为【宜兴紫砂】。
宜兴《四号井》的段泥和紫泥矿
3、紫砂泥并不只产在宜兴,其他诸如浙江、安徽甚至印度等地,也有类似宜兴紫砂的矿才产出,但制成品的本质是有区别的。
4、天青泥只是一种传说,历史上并无绝对的参考范本,无范本,也就不应该存在这样的说法。天应该是淡蓝色的,如果出现在紫泥猪肝色的成品上,是不合理的。
5、底槽青是指原矿鸡眼成对、鸡眼量大、含铁量高、砂性极重,在紫泥矿才中均匀含有本山绿泥颗粒的紫泥矿才,处于清水泥、紫泥、中槽清的下部,是质量较上乘的泥,
原矿底槽清 【四方情怀】△
6、添加石黄是为了增加泥料的水色,降低窑烧温度,添加要适量,不然会导致泥料玻化,透气性降低。
7、石黄属于添加剂,因为朱泥含有大量石黄,所以朱泥又称为石黄泥,但石黄不是朱泥。
朱泥
8、白泥并不属于宜兴紫砂,即便宜兴境内也产白泥。
9、原矿缎泥=本山绿泥矿才中均匀含有紫泥的颗粒。
原矿极品青段 【六方西施】△
10、70年代之前是没有底槽青一说的,是台湾同胞进驻大陆紫砂收藏之后重新定义的名称,并无历史传承。
二、工篇:
1、工是指一个陶手的基本制作功力,制壶过程中对壶器细节部分的处理,包括器形修整(箅子整形)、制作工具、倒边、倒角、明针、推墙刮底.......
2、制作一把壶,要先画图,然后制作工具。如果工具做不好,一把壶不可能做的很好。
3、一位基本功非常扎实的陶手,未必对壶的理解能力很强。
4、工是长久练就出来的,是流水作业,长期参与制作练就出来的经验。
三、艺篇:
1、艺是指一个陶手对器形的理解,对壶体概念的把握,对壶形部件比例的驾驭能力。
2、对壶理解能力很强的陶手,未必做出来的壶很出色
3、艺是源于自身的审美素养,对美好实物的追求,加上对传统优秀作品的阅读等得出来的经验。
四、化料篇:
1、当代新紫砂器制作成品都会添加化料,
a.紫砂器成品发色偏蓝的需要添加氧化钴;
b.紫砂器成品发色偏绿的需要添加氧化铬;
c.紫砂器成品发色偏红的需要添加铁红粉;
d.白泥或境外料添加一定的钛白粉可“打扮”成本山绿泥或缎泥;
e.境外料或略差的红泥添加一定的铁黄粉可“打扮”称“金黄朱泥”;
f.一切泥料冠名中添加的前缀“金黄”或“黄金”均为杜撰,历史上就没有这样的叫法,要是有也是加化料调配出来的;
2、目前大部分制壶都会额外加入一些化学元素,就连最简单的普紫,制作成品也要添加少量的铁红粉的,红泥添加的更甚。但加的化料都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比例添加,目的也是为了增强泥料的特性,这种泥料制作的不用担心会对健康产生不好的。
3、制作紫砂壶器还有用其他的几种泥料,如墨绿泥、民国绿、玫瑰红、黑铁砂.......这些都是加化调配的,在当时,化学元素比泥料贵很多,添加的越多,反倒越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