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规范化生产消除“茶江湖”乱象

粤湘源 10 0



  当普洱茶的整个销售渠道清晰可见,哪些人在以假乱真,哪些人又在以次充好,也就一目了然。

用规范化生产消除“茶江湖”乱象

  恶炒名山古树茶,不但将价格哄炒上涨,就连普洱茶的概念也被过度炒作,出现了价高无市的情况,甚至一些企业和个人,几乎连一棵茶树都没有……日前,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召开的市场分析会上透露,2018年云南春茶的采摘季接近尾声,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一些怪现象也出现了。

  无独有偶,近日也有媒体报道称,数万元一公斤的“牛栏坑肉桂”茶,有很多仅是茶商将千元一公斤的普通肉桂茶“包装”而成;普通茶叶只要贴上“大师茶”“山场茶”的标签,就立刻摇身一变而身价倍增。同时,茶叶市场屡有曝出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乱象,却鲜见权威的鉴定与查处。

  若从符号消费的角度来说,一些茶叶的价格比较高,甚至市场中出现“天价茶”,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体验式消费,愿意为自己的体验、感悟而付钱,即为附加值而付钱。正如美国作家福塞尔所说,不同的消费行为,折射出不同的生活品位与社会等级。

  问题在于背后不能弄虚作假,应该尊重市场规律,恪守法律底线。不能把本是1000元一公斤的茶叶卖到10万一公斤,就像“82年的拉菲”一定要是82年生产,一块石头不能卖出金子的价钱。否则,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不说,同时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公然欺骗。长此以往,诸如普洱老茶、西湖龙井明前茶、“牛栏坑肉桂”茶等好不容易形成的品牌效应,也会逐渐丧失殆尽,最终有损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对于“茶江湖”中的种种乱象,唯有规范化生产才能破除。尽管受制于树种、工艺、生产时间、茶树的年份、保存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变量的改变都会影响到茶叶品级好坏、价值高低的评定,因此茶叶行业很难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评判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计可施。

  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是建立茶叶产地溯源机制。以普洱茶为例,应该对普洱茶茶园基础数据进行普查,包括茶山位置、面积、茶叶产量、流向等,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同时对企业茶叶产地、质量进行抽检,发放相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识,并建立相应追责体系。

  当普洱茶的整个销售渠道清晰可见,哪些人在以假乱真,哪些人又在以次充好,也就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及时予以召回、惩戒,避免“一粒老鼠屎破坏一锅汤”,让市场上每一份普洱茶,都对得起消费者的热爱。

标签: #茶叶 #市场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