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高研班:一个学员上课后对做旧茶的所思所想,干货满满

粤湘源 10 0



  这简直是白茶课代表的学员呀!朋友圈看到他就老白茶这一块所学所感的分享,简直太赞,忍不住分享给大家!

白茶高研班:一个学员上课后对做旧茶的所思所想,干货满满

  学员的白茶记录之对老白茶的体会:

  疫情期间,把白茶知识系统性地再学习了一遍,从不同产区到工艺缺陷的对比,再到做旧和自然存放的对比,重新迭代了之前对白茶的认知,尤其在做旧老茶的对比过程中,感触挺深,所以记录一下感受:

  如果说工艺缺陷反映的是制茶的速成、对市场口味的迎合、以及对制茶认知的缺陷,而做旧,就是赤裸裸的欺骗了,这也是市场存在的乱象。在白茶如此火热的今天,10年前能够预知并且有足够资金屯茶的人是不多的,而如今在市场上,标称十来年的老白茶却随处可见,这跟消费者也有一定关系,消费者一般认为没到7-10年,还真不能叫老茶,所以,只能通过做旧来满足消费者对老茶的渴望了。而作为消费者,其实也不都是钱多人傻,也知道有做旧这一乱象,因此,便寄希望于品牌厂商和制茶大师背书所出品的白茶,心想我愿意多花点钱就可以避坑了,而事实是,一些品牌厂商一边喊着杜绝做旧的口号,一边带头“耍流氓”,不是没做旧,而是做旧手法更高明了。

  通过做旧和自然存放的对比,总结了两点:

  ● 要多维度去感受老白茶 ●

  一般来说,茶客对老白茶的喜欢,都是入口甜润,枣香药香明显,也因此,做旧茶努力的方向便是如何做得更甜和让枣香药香明显。而自然存放的老茶,甜得不会让人发腻,香得不会感觉刺鼻,而且还有入口后喉咙和口腔的回甘,包括一些体感反应,香和甜虽然不是特别显,但会比较干净,顺滑、清晰无异杂味,而这些感觉,都是得静下心来感觉的。而单纯从甜和香这两方面去判断,往往都会掉坑的。

  ● 喝茶不能全靠感觉,也得懂点科学 ●

  茶汤颜色红艳,茶叶销售往往会以年份久转化比较好作为主线,讲诉其背后的故事,让你觉得如此红艳的汤色是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沉淀。

  根据袁弟顺的实验数据可知,特级白牡丹陈放七年,茶黄素含量由0.19%下降到0.16%,茶红素含量由3.81%上升到4.88%,即增加1.07%。茶红素色泽棕红,是茶汤“红”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白茶,茶红素含量七年才增加1.07%。作为参考的红茶(汤色红艳)内含茶红素在6-15%,因此从生化角度,对于一出汤就红艳汤色的老茶,大概率是发酵过头,做旧的茶。

  其实这仅仅是高研班的一个知识点,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学习与期待,且每个样品都极具代表性。最近也有朋友追着在问,能不能再开一期高研班?

  所以,如果你也想参加我们的高研班,私聊评姐预报名哦~

标签: #白茶 #老茶 #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