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讲堂第五十八期
几百年来说到普洱茶,易武都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地方。易武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要产地,茶园面积和茶产量长期居于六大茶山之首。百年前,易武是古六大茶山的集散地,是贡茶第一镇,也是滇藏线茶马古道的起源。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的易武虽不复当年的繁华,但一座座历史久远的古镇村落、一件件沉睡的马帮器物都在讲述着当年的繁荣景象。
百年后的今天,随着普洱茶的复兴,如今的易武也从一个凋敝的边陲小镇,再次变成了普洱茶商的必争之地,也成为了很多爱茶人的朝圣之地。每到春茶季,易武古镇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仿佛重现了当年“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万人”的盛况。今天的福海讲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贡茶第一镇,探寻易武的故事。
茶马古道,不是一条单一的线,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兴起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其中就包括我们熟悉的川藏、滇藏、青藏三条主线,以及众多辅线所构成的道路系统。
易武,作为云南进藏的重镇,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因其盛产茶叶,自唐宋起各地来往的马帮通过人背马驼的方式将茶叶运往西藏,再将藏区的马匹赶回云南进行销售贸易。如此循环往复,千百年来经久不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茶马古道不仅发挥着经济、文化、物质的交流作用,也对当时稳定吐蕃关系起到的重要意义。
从易武出发,他们用双脚和马蹄踏出一条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同时也赋予了这条汉藏古道浪漫而传奇的色彩。如今的春茶季,前往易武的茶人络绎不绝,时空重叠,梦回明清,当年茶马互市的繁荣景象,一次又一次的往复在青石板道的终点驿站。
易武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古濮人在易武居住种茶。到明清时期,更是成为走进清代宫廷的贡茶,易武镇更被称为“贡茶第一镇”
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入易武,尤其以石屏人居多,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建新茶园。经过四五十年的拓垦,到乾隆末年,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一派兴旺景象。
而易武的茶叶能成为天朝贡品,与它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线的源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茶马古道贸易之路的开展,各地茶商纷至沓来,为易武茶叶打开了宽广的交通网。四通八达的茶马古道为茶叶提供了输出便利,这是它成为贡茶不可或缺的因素。
自此,贡茶兴,易武成为茶人眼里朝圣地。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贡茶第一镇”它作为易武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茶人翻山涉水前来感受易武的独特茶韵。
从马背上走出来的易武茶,是东南亚乃至海外对普洱茶认知的第一印象,人类对第一口普洱茶的记忆也由此开始。易武在清嘉庆、道光时期茶业发展达到顶峰。易武茶远销东南亚、香港等地区,各种商号、茶庄应运而生,我们熟知的同兴号便是易武建立最早的茶庄之一。商业的繁荣与茶叶产量的猛增,让易武一度成为云南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在易武,保存最完好的是车顺号旧址,门楣上悬挂的“瑞贡天朝”匾额依然熠熠生辉,记录着车家人百年前的辉煌。青石板铺设的街道,像个马鞍似地“骑”在一座山梁上。块块青石铺砌的道路虽然年久失修,但却有说不出的宁静和温馨。
1999年,对于普洱茶而言,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99大渡岗、99绿大树、99绿星星、99易昌号……许多出现在99年的明星茶品对普洱茶的推广普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批90年代出产于易武的茶品,它们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为易武中期茶奠定了标杆式的口感,更因为在先行者们对于原料和品质的不懈探索与追求,推动了普洱茶在萌芽时期的蓬勃发展,为2005年以后普洱茶迎来百花齐放时代打下了了最坚实的基础。
其中,99年福海茶厂生产的易武正山野生茶由于饼面有六片绿色环绕的叶子,围绕成一个六角星的形状,被茶友称为易武绿星星或者是99绿星星。99易武绿星星采用厚草纸包装,茶饼松厚,条索粗壮分明,经过多年的转化,茶芽金黄有序,开汤后茶汤呈橙红色,油润透亮,茶汤入口早已没有了涩感,陈香明显,茶汤香甜、厚润,算是易武茶品的茶韵典范。它与99绿大树、99大渡岗一起,被业内评为90年代“十大标杆茶”。
致敬易武,复刻经典。无论历史过去多久,易武茶的这段“风云时代”都是普洱茶历史上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浓重一笔。21年后的今天,我们向经典致敬,传承福海“99易武绿星星”品质,在时光的沉淀中为您呈现一杯易武好茶。
关于易武,我们用一杯茶,为你讲述易武在时光中的迷人魅力,见证你的传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