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坳仑茶亭的故事

粤湘源 13 0



  桃江县松木塘镇桥头河与牛田镇官庄相隔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坳叫“穿坳仑”。抄近路走,就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翻越穿坳仑,下坡便到了官庄。穿坳仑上曾经有一茶亭,关于这个茶亭有这样一段故事。

穿坳仑茶亭的故事

  (资料图片)

  话说民国初期,家住桥头河黄泥湾的彭紫臣武师,壮年行侠,晚年行医,和妻子邱玉叶开了一个诊室,专治跌打损伤,做了不少救死扶伤的好事。一日,彭紫臣和妻子去官庄治病,就抄近路踏上了山道。山道崎岖,扭扭拐拐,爬上了穿坳仑山顶。夫妻俩选了处干净的草地坐下来,歇口气。不一会,陆续有一些过往行人也在山顶停留歇脚。行人中有挑夫、炭客、货郎、药贩,也有游医和云游僧道。许多人认识彭紫臣,都主动坐拢来打招呼,敬称“彭大侠”“彭夫人”。攀谈中,大伙都说仑上是歇脚之所,不便之处是没有茶水解渴,若遇上雪雨天,也没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资料图片)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从官庄返回,邱玉叶向丈夫提议:“我们省着点吃,节俭点用,拿出一些银两来,在穿坳仑上修个茶亭吧。”彭紫臣点点头,说:“捐建茶亭,方便两地行人,行啊。”夫妻俩心想一处,达成共识:事不宜迟,捐建茶亭。彭紫臣出门请工匠,邱玉叶张罗饭菜茶水,雇人挑上穿坳仑。

  七天时间,穿坳仑上便落成了一座茶亭,茶亭砖瓦结构,走廊数米,摆长条木凳,有烧水厨房和一间小寝室,窗台置放茶壶、茶碗。

  茶亭竣工这天,两地村民蜂拥上山,燃放鞭炮庆贺。

  (资料图片:萧大猷画像)

  来人中,有一位塾师模样的老人,他从杉树仑那边上的穿坳仑,中等身材,面貌清癯,丰神朗秀,气度不凡,引起了彭紫臣的注意。彭紫臣亲手倒了一碗凉茶递上,很随意地说了一句:“獭溪河中水。”对方含笑而答:“穿坳仑上茶。”彭紫臣又口出上联:“若能杯水如名淡。”对方从容应对:“应信村茶比酒香。”彭紫臣出上句:“趣言能适意。”对方对下句:“茶品可清心。”彭紫臣心悦诚服,向对方拱手施礼:“敢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对方还礼道:“鄙人一介教书匠,姓什名谁何足挂齿,倒是彭大侠古道热肠,助人为乐,建茶亭方便过客行人,可敬,可敬!”,这时,有人认出是萧大猷,说:“他是进士出身的萧大猷先生呢。”彭紫臣喜出望外,伸手握住对方的手,说:“先生大名,在下久仰,江南硕儒,如雷贯耳,失敬,失敬!”萧大猷呵呵一笑:“什么硕儒啊,浪得虚名,现在是归去来兮,一个游学佬而已,惭愧,惭愧!”。

  (资料图片)

  萧大猷的谦逊低调,令彭紫臣肃然起敬,便唤妻子拿来纸笔,萧大猷也不推辞,挥毫写了一首茶联: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彭紫臣喜形于色,说:“萧先生作的茶联,虽无一个'茶’字,却隐含了茶的精髓,茶性淡,淡中见味,使人淡然自适,韵高致静,随性适意,知足常乐,杯茶悟人生,陶冶情操,宁静养性,淡泊修身,可否请先生为茶亭惠赐墨宝?”萧大猷接口道:“一个游学佬,岂敢喧宾夺主,给茶亭写对联,非彭大侠莫属。”彭紫臣被欢乐气氛感染着,诗兴勃发,略作思忖,写就两首对联:

  生计尽关心,长途辛苦,坐片刻稍息疲劳,哪管它春秋冬夏;光阴同过客,逆旅奔波,喝一杯全消饥渴,任凭尔南北东西。

  穿破名利关头,想只因富贵身家,过此尽属康庄道;坳上清闲地位,看不了江山风月,稍坐都为畅快人。

  (资料图片)

  萧大猷素以工诗联著称,没想到彭紫臣一个武林中人如此有才,如遇知音,询问对方庚岁,才知自己年长6岁,便说:“紫臣老弟文武双全,早年怎么没去考武举人、考武状元呢? 我可担任过武选司主事呀!”彭紫臣说:“在下才疏学浅,岂敢问鼎京师。大猷兄乃一方人物,今日一见,玉树临风,真是三生有幸。”两人以茶会友,以联助兴,开始称兄道弟,谈兴愈浓,得悉彭紫臣已在山下附近购买水田5亩、旱土3亩,将租息作为守亭人挑水烧茶的工资,四季施茶,萧大猷深受感动,连声称赞:“紫臣老弟,义侠,义侠也!”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茶亭早已损毁,荡然无存,但彭紫臣夫妇仗义疏财,修亭施茶的义举,以及与萧大猷的交往,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资料图片)

  作者:刘文奇 桃江县政协委员、桃江县孔子学术研究会会长,知名文史专家

  责任编辑:邓放

标签: #彭紫臣 #茶亭 #萧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