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宝!!从全球第一本泰文紫砂图典 窥见璀璨的水磨艺术

粤湘源 12 0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百年前泰王订制的紫砂珍宝」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因此本文特地整理了更为精彩的内容,以飨读者。事实上,在宜兴紫砂外销历史中,这种抛光水磨壶除了泰国,其他东南亚、日本,或是欧洲国家或地区都是没有出现的。

窥宝!!从全球第一本泰文紫砂图典 窥见璀璨的水磨艺术

  所以紫砂器销泰的体系,尚给后辈留下很多可以研究探究的天地。有鉴于此,本文尝试转换一个视角,带领大家探寻泰国资深紫砂收藏家的秘藏,欣赏更多珍稀的水磨紫砂壶。

  紫砂在泰国的社会产生广泛的流通有两个原因。第一,19世纪的泰国曼谷有很高比例是华人,尤其是广东潮汕人,主导了泰国很大比例的经济命脉。这些移民泰国的潮汕人,一向保留的家乡的喜欢喝茶的习惯,由此也带动泰国社会喝茶的风气。

  另一个促成泰国大量引进宜兴紫砂壶的原因,和当时的泰国国王朱拉隆功有很大的关系,他是泰国近代史上很伟大的国王。据相关介绍指出,朱拉隆功即拉玛五世(1852—1910年),1868—1910年在位,相当于中国的同治7年至清末。这位年轻的国王采取西方的模式颁布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废除奴隶制度,改革司法和财政,创立指派的立法会议,并革除老旧的行政官僚陋习。被普遍认为是泰国历史上最有权力和伟大的君主、现代泰国的缔造者,后世尊称朱拉隆功大帝。

  客观来说,这批水磨紫砂壶当年的使用者,必然是晚清时期泰国富裕的华侨(主要是潮汕人),换言之,这些有如珠宝一样璀璨的茶具,一直是属于富人使用,而不是平常百姓的日用品。

  本文藏品的提供者,是泰国华侨界名人陈惠光博士,他是慈善家也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医生,他热衷参加各种慈善公益活动,让医生救人淑世的天职,发挥更大力量。

  陈惠光博士的家庭教育素来注重传统中华文化的保留与传承,由于自小就有饮茶的习惯,爱屋及乌下,他也陆续收藏许多中国茶具。佛历2555年(公元2012年),陈惠光博士为长期研究和收集的宜兴茶壶,出版了全球第一本泰文的紫砂专着《ปั้นอี๋ซิงจากจีนสู่สย่าม:宜兴茶壶从中国到暹罗—Yixing teapot from China to Siam》,作者署名Worawit Worapattrakul,即是陈惠光。

  由于此书并未在华人世界出版,因此本文特地转载这些较为罕见的水磨壶,以飨读者。

  笔者有幸,惠蒙陈先生致赠此书,虽然一个字也看不懂,但看到他在扉页端正的中文签名,完全体会到作为华侨移民的后代,陈先生肯定十分热爱中华文化,才能写出一手流畅秀雅的中文字。他特别在书中介绍了宜兴紫砂的历史,并详述中国宜兴和暹罗国家的关系。

  销往泰国的紫砂茶壶,有泰国人自身的审美情趣,风格迥异于东南亚其他国家使用的茶具。它们的壶身往往被抛光(俗称水磨),壶钮、壶嘴、壶盖边沿、壶身口沿有都包上了金属有包金,包银或者包铜。抛光与包镶的工艺当时主要是在泰国加工的。

  这种抛光效果很有特色,和民国初期中国境内紫砂壶的轻抛光壶不太一样,泰国的磨光可以磨到像玻璃镜面,甚至常让人误以为像瓷器的透明釉一般光亮。这点和当时泰国发达的珠宝加工业十分蓬勃有关,泰国工匠应该是采用了打金和打磨珠宝的技术来打磨紫砂壶。

  近年有些人想要仿制水磨紫砂壶,于是用尽心机研究怎么抛光,然而终究发现要将紫砂打磨得像晚清销泰壶这么光亮,其实难度不低,而且仿制成本过高。

  图片提供_____

  陈惠光Worawit Worapattrakul先生

  主要参考文献_____

  Worawit Worapattrakul,《ปั้นอี๋ซิงจากจีนสู่สย่าม:宜兴茶壶从中国到暹罗—Yixing teapot from China to Siam》,2012

  《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香港市政局,1990

  《宜兴紫砂陶器-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香港艺术馆,2002

  黄健亮,〈茶文化视野下的宜兴贸易壶〉,《中国紫砂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故宫博物院,2007

  黄健亮,《荆溪朱泥—明清宜兴朱泥壶研究》,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0

标签: #泰国 #紫砂 #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