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历代茶法与茶器:绕一个大圈子说说什么是茶(三)

粤湘源 8 0



  四、茶法渐弱,元明清三朝不复茶法之盛。

简谈历代茶法与茶器:绕一个大圈子说说什么是茶(三)

  (一)本国茶文化的转折和衰弱。

  不制饼的散茶泡法其实一直存在,但在元代散茶兴盛,至明代朱元璋以杜绝奢靡慵繁为名,废辍团茶之后,撮泡法在明代的兴起,使茶味和茶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碾、磨、罗、宪等茶具废而不用,黑盏亦逐渐失势。相反,莹白如玉的茶具被认为“可试茶色,最为要用”。同时,紫砂茶具也因为品茶方式改变受益而异军突起,随着茶寮文化和茶馆文化等平民文化走向社会,更引人注目。

  (二)日本的茶道兴起。

  日本和中国不同日本原先不产茶,茶是由两度入宋求法的荣西法师从中国传去的,平安时代,茶虽已传入日本,但只在大内辟有茶园,且归典药寮管理,把茶当成“万病之药”,至于饮用,与一般民众没有关系。

  荣西之后,饮茶在日本逐渐兴盛,以宋代点茶法为蓝本,起初在禅院中流行。

  后来日本的公家和武家都欣赏饮茶之趣,在日本兴起了举办唐式茶会之风。但这种豪华的茶会被认为是“无礼讲”、“破礼讲”是一种败坏风气的行为。所以到了室叮幕府的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时,遂命能阿弥创立起在书院建筑里进行的“书院茶”这是一种气氛严肃的贵族茶仪。之后又命村田珠光为主持茶会的上座茶人,他把寺院茶礼、民间的“茶寄合”和贵族书院的合子茶相结合,并注入禅的精神,排除一切豪华陈设,形成了朴素的“草庵茶风”。

  到了16世纪中叶,千利休将草庵茶进一步庶民化,使之更加普及。从千利休那里流传下来并渐趋定型的日本茶道,在茶室建筑、茶具、烹点技法、服饰、动作乃至应对语言等方面,无不规定得很细致。甚至连进茶室时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哪种茶具放在哪里,室内所铺之草席的哪一行编织纹,移动茶具时在空中经过的途径是直线还是曲线?一碗茶要分几口喝光?于何时提哪些问题并如何作答?均须按照成规一丝不苟地进行。而且其间参加茶事的主客双方须频频致礼。一次茶会大约用四小时,极度复杂及漫长。

  有趣的是,日本茶道中饮用末茶原是从南宋饮末茶的作法中学来的。但中国的饮茶法自元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诸多原因(取消遣唐使制度、元朝侵略日本、明代实行海禁、取消纳贡制度等),日本茶道未能跟上中国的脚步,成为了凝固的历史“切片”,而一直沿用在中国已趋绝迹的末茶法。可惜的是岛国日本生产不出像中国宋代那样的高质量的茶饼,却又要保持饮末茶的成规,乃将茶叶直接粉碎为茶末,其色绿其味苦涩,特别是点出的浓茶,几乎难以下咽。

  五,值得讨论的几个点

  1、当下,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本国的茶文化?又有多少言必称“茶文化传播者”回溯过这段千年历史?

  2、从茶法、茶理、茶礼和茶器上看,我们究竟应该学祖宗之法?还是学日本之法?台湾之法?又或者什么都不学,跟着感觉走?怎么学?怎么走?

  3、如何躲过众多茶道课程,躲过众多口若悬河的茶叶和器物贩子,拨开层层迷雾,去寻求茶与器的本源?(完)

标签: #日本 #茶具 #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