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同种泥料,为什么做出来颜色手感差别如此明显?

粤湘源 12 0



  紫砂壶因为自身古朴老味的质感与优良的宜茶性和双气孔结构,深受广大壶友的追捧和喜爱。

紫砂壶—同种泥料,为什么做出来颜色手感差别如此明显?

  但是一直有壶友在问紫先生,为什么明明是同一款泥料,甚至是同一个老师,但是烧制成壶后的颜色和触感都有明显的的差异呢?

  这其实和紫砂的很多方面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无论是泥料的处理或是烧制的工艺等等。

  首先决定紫砂壶成型后色泽质感差异的就是泥料陈腐这一步骤。

  泥料经过长时间的堆放陈腐,以利坯料的氧化和水解反应的进行,从而改善泥料的性能,使得陈腐后的紫砂成壶质感温润细腻,光泽温润不毛躁,并且利于泡养。

  陈腐时间越长的泥料,成壶后更是变化快。

  紫砂泥料的目数大小也是能决定紫砂壶成型后的质感的一大因素。

  紫砂目数的大小也就是紫砂泥料颗粒的粗细大小,目数越大泥料颗粒就越细,成壶后壶体颗粒排布细密光滑。

  而目数越小,泥料颗粒就越大,成壶后壶体则是颗粒明显,触摸感觉也会有明显的颗粒起伏感。

  除了泥料本身的处理以外,还有制壶艺人的制作工艺处理。

  我们都应该听过这句话“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说的就是紫砂壶的明针工艺,将生胚中表面的颗粒按压进去,将内部的泥浆按压出来,使得壶体水色充足光滑细腻。

  一般来说,明针的好坏也直接的导致这把壶成型后的色泽与质感,明针处理好的,壶体光滑柔润,并且对于泡养效果也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相反明针工艺不到位的,则是显得壶体不平整,粗糙,颗粒排布这边一块,那边没有,视觉感受极差。

  再一个能决定紫砂色泽以及质感的就是烧制的温度了。

  烧制可以说是紫砂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不同的烧制温度,紫砂壶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烧成良好的紫砂器胎质致密,色泽温润。窑烧欠火时,严重者吐黑;窑烧过火时,紫砂器外表有烧焦感,容易产生毛躁,还会起小小的爆裂痕迹,甚至产生变形、起泡等缺陷。

  而正是这多样的因素,才使得紫砂壶的变化缤纷多彩,有滋有味。

标签: #泥料 #质感 #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