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陈鸣远,想必喜欢收藏或是极为了解紫砂文化的壶友都应该有所了解,作为自然器型的开创者,其被誉为“古来技巧能几人,鬼斧神工噪一时”。
作为继供春以及时大彬之后的又一位领军人物,可以说是掀起了中国紫砂艺术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作为处于康乾时代的杰出艺人,他的制壶风格承上启下,不光具有明代的朴素典雅之风,又开启了自然器型写实主义仿生技巧的先河。
他将生活之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巧妙的与紫砂壶进行融合,如栗子、花生、荸荠、菱角等等等等。
他的花货造型可以说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通过概括夸张的手法,能巧妙的借鉴生活中的事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陈鸣远极为擅长于堆花积泥,做工工艺精雕细琢,让紫砂壶的造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传统的紫砂艺术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机与趣味。
除却了对于自然器型的贡献以外,陈鸣远还开创了在壶底署款、壶盖内盖印的样式,并且在清代当时形成了一道固定的工艺程序,可以说是壶底署款、壶盖盖印的第一人。对于后续的紫砂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对于陈鸣远的名气还不仅仅如此,“海外竞求鸣远碟”,因其壶身题款可谓别具一格,颇有晋唐时期的笔气。
而正是如此,无数的文人墨客竞相请陈鸣远制作紫砂壶,并且要求绘画题诗或者落款,因仰慕、佩服陈鸣远的制壶技艺,都以为陈鸣远制壶题字落款当做是一件极大的幸事。
其存于世的梅干壶(存于美国西雅图博物馆),是最最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充分的表现了其对于自然的夸张概括以及借鉴。
梅干壶是因其形状状似梅花枝干而得名,整体来看,似乎是一位谦谦公子正弯着腰笑脸迎接着自己的友人,又像是一位满是沧桑的老人,正在远方眺望。
梅干壶上采用了堆花的艺术手法巧妙的点缀了几朵梅花,让壶充满了勃勃生机,真实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