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可以是艺术品,但也是实用器,一把壶的出水也直接影响了壶的品质。因此,出水孔也成了一部分朋友在选壶时的考量之一。
紫砂壶的出水孔从古至今,大概可以分三类。
独孔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常见于仿古器形与小容量的壶形。独孔孔眼给水流提供了最大的出水通道,出水有力。
但是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动作过于粗放,茶叶就很容易进入出水孔,造成通道堵塞,出水就会出现中断或者不流畅的现象。
早年间做壶工具多是用竹子做成的,嘴孔,不好处理,大多是戳的独孔制作难度较高,故老壶一般多为独孔,现在独孔是比较少见了。
网孔是时下最常见的出水孔之一,因其孔眼数量不同,分七孔、九孔、十四孔等多种。因为孔眼多,能过滤大部分的茶叶,保证出水顺畅。
但如泡的是舒展程度较大的茶叶时,易被展开的茶叶挡住出水孔。
球形孔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外销日本的特定要求,曾生产了一批球孔的茶壶,即在壶身装流部位的内壁粘上一个布满小孔的半球。
细密的滤孔和凸起的球面,可更好地过滤茶叶、且能保证充足的水流面积。但由于半球体的结构限制,清洗难度较其他两种形式更大,且容易破碎。
有些三弯嘴之类的装球孔出水效果都会比较好。
看了以上的介绍,大概就能知道不同样式的出水孔各有优势,与出水效果并没有直接关系。
1水压
水压取决于倒水时壶里水的压力。根据物理学知识可知:壶流根部越低,其与壶内水平面的位置差越大,水压越大。
因此像子冶石瓢这类,流根比较低的壶,一般出水都很好。
2气压
气压取决于壶钮位置的气孔。气孔过细,倒水时空气流入受到限制,影响气压,也会影响出水效果。
3水动力
水动力取决于流的形状。流的弯多,则水动力减损大,出水也相对弱,如三弯流的壶。
4出水量
壶嘴粗,出水量就大,这点很好理解。
显而易见,壶的出水效果并不决定于壶流的出水孔数,而是决定于壶流有效出水面积以及壶型影响等。
其实,紫砂壶的出水孔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选对了配型,出水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同时其也与泡什么茶叶有关,一般来说,球孔壶适合喝铁观音,叶大梗少,不易堵塞;网孔适合普洱黑茶类带梗的发酵茶。
总结:想紫砂壶出水要好,特别注重实用的壶友们,在挑选紫砂壶时,建议选择直流一类的,而且,最好是选用网孔或者球孔的,独孔较之更易堵。更多紫砂壶知识,请关注我们百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