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 林 · 茶 · 会
葭月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2021年11月21日 阴有小阵雨
室温:13℃~18℃ 相对湿度:80%~88%
今日茶会的意外收获
怕就是这眼前的
松绿斜直腹圈足杯了
上期茶会讲了紫砂壶,这期茶会延展地讲了茶杯。这本就极其普通的日用器皿,似乎日日见,月月用,可真细究起来,小小的一个杯子,学问也是如此之多。
国人制瓷已有3000年的历史,从制陶到制瓷,是原料和工艺的进步,是手法和艺术的更新,胡老师从“陶与瓷的区别”开始讲起,通过“材料、工艺、成品”等不同角度的介绍,细分二者的不同之处。一个小小的茶杯在实用至上的基础上,被匠人们不断融入各种美的元素,也是藏着小讲究、大学问。
杯子对大家来说再普通不过,可我们口中的杯子,在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口中,则又是另外一种称呼,诚如“永乐青花压手杯”、“成化斗彩鸡缸杯”、“康熙十二花神杯”等等。胡老师介绍说:“通常对杯子的起名虽看似无标准,比较随意,但也是根据杯子最明显的特征来起名。”
因而
按口沿给杯子取名
有直口、敛口、撇口、敞口之分
via 华夏晋道
按花口给杯子取名
有葵口、菱口、海棠口之分
via 华夏晋道
按腰腹给杯子取名
有直腹、鼓腹、弧腹、曲腹、折腹、斜直腹之分
via 华夏晋道
按底足给杯子取名
有圈足、假圈足、撇足、玉璧足、平足、卧足之分
via 华夏晋道
如此,我那松绿斜直腹圈足杯,只听其名便有大致印象,茶会上,胡老师和快快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收藏。
宋·吉州窑白覆轮黑釉杯
元·粉青高足杯
溪山堂泥绘杯
景德镇
50年代松石明黄釉粉彩二盅杯(右)
60年代松石釉西番莲开窗花鸟粉彩二盅杯(左)
当然,从整体器型上辨,还有压手杯、斗笠杯、鸡缸杯、高足杯、鸡心杯、直筒杯、铃铛杯、卧足杯等不同分类。匆匆两小时,只觉得自己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还仅仅只是杯子一个器具,若再论起壶、瓶、碟、碗、筒、盆、坛、洗……这每一样我们日常生活都能遇到且能用到的器物,却在匠人的手中演变出各种不同形态的美。
实用至上的时候,它是生活必需品,可在把玩间,它又成了一件艺术品。所以,我们痴迷这些器具,是追求器物本身的美?还是享受器物带给自身的实用性?又或许,根本不需要生出如此这般复杂的想法,其实美与丑,喜与恶,不过是自己对生活的另一种追求罢了。
小知识:
纹片的出现原本是青瓷烧制中某种偶然的“瑕疵”, 但在人们掌握规律之后,变成了一种瓷器的特殊装饰。对于开片杯的温养,若想养金线,亦喝生茶,每次用完,洗净擦净;若想养铁线,亦喝熟普或红茶,每次用完,也需洗净擦净。
纠正前文的一些小错误
在『武林茶会|光花圆方筋囊器,浸润嫩芽出茶香』一文中,曾说,紫砂泥可分为紫泥、绿泥、红泥、段泥,但段泥属于紫泥与绿泥的共生矿,世人多用本山绿泥和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的“团泥“,也就是现在说的段泥,故紫砂泥可分为紫泥、绿泥、红泥。
泡过红茶的壶泡绿茶,其实影响不是很大,私以为,紫泥、红泥制的壶适合熟普、红茶;而绿泥、段泥制的壶适合,生普、绿茶、白茶。
在『武林茶会|临轩听雨话茶山』一文中,曾说,从树龄上分,古树茶形成“野生茶 → 古树茶 → 野放茶 → 小树茶 → 台地茶”的分类。经胡老师指正,古树茶是个相对混合的概念,这里既有树林,也有树的生长形态,又有树的品种,而野生、野放、荒坡、台地则是衍生出的一种概念。
因而,茶树经过“原始型 → 过渡型 → 栽培型”的演变。因为有古树茶的概念,又形成了“野生茶 → 古树茶 → 野放茶 → 小树茶 → 台地茶”的分类。用这样的表述更为恰当。
今日茶馆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