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为什么要烧两遍,“明针”是否体体现出做壶的功底?

粤湘源 11 0



  之前在和壶友们的聊天中聊到紫砂壶窑烧的问题,发现很多壶友都以为「现在的紫砂壶和以前一样,还是一遍烧成的」,甚至有的壶友认为「烧两遍就是工艺不到家,才要回炉重烧第二遍」。“明针”功夫好,壶可光照面,明针是什么?

茶壶为什么要烧两遍,“明针”是否体体现出做壶的功底?

  那么,为什么以前烧一遍,现在要烧两遍呢?到底是烧一遍好还是两遍好?我们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烧一遍和烧两遍

  在民国以前,丁蜀本地还没有使用现代窑烧技术,多是使用的龙窑烧制,而龙窑可控性很差,每多烧一遍就更增加一次危险(烧制破损),所以壶通常都是一次烧成。

  而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便是壶的口盖,很少会严丝合缝,除非是对泥性把握极致的大师,但终究是凤毛麟角。

  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推板窑、电窑等新式窑的使用,温度便非常好控制,而人们对工艺的要求颇高,为了口盖的严密通转,便有了烧两遍的工艺。

  第一遍烧制低温,出窑后在盖口处用金刚砂打磨,之后再入窑烧第二遍,这样的成品壶便口盖严丝合缝了,这也就是业内所称的「整口」。

  也有的壶在第二遍烧完之后,发现砂料呈色不理想,于是再进窑烧第三遍。

  当然了,烧制的遍数越多,结晶程度就会越高,烧坏的风险也比较高。另外第一遍烧制后的壶一定不能过水,否则烧制第二遍肯定会出问题,会起泡。

  一遍好还是多遍好

  在了解了上面烧一遍和两遍的原因之后,相信大家心里也明白了,这完全是工艺的问题,不存在好坏的说法。

  不是说一次烧成的壶,就是无暇品,很多口盖会有问题;也不是说烧的遍数越多越好,烧的越多反而容易烧坏和影响壶身色泽。

  不管几遍烧成,只要能为我们呈现出一件尽可能接近无暇的器物,那么就是好技术,值得追求的技术。壶友们要理性看待、正确看待一遍与多遍烧制。

  题外话

  很多商家在出售紫砂壶时,会打出一句「古法烧制」的名头(特别是前段时间火热的柴烧壶),这个时候大家大可思量一下何为古法烧制?我们大抵可以理解为用龙窑烧制,并且是一次烧成的。

  如今的最后一口前墅古龙窑多是用来烧花盆的,并且依我所知,柴烧壶多是要烧好几遍的,这样的壶哪里又是什么古法烧制。

  所以壶友们以后再看到古法烧制这样名头的壶,还是再三思量吧。

  明针是什么?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个制壶艺人正在赶制几把茗壶光坯的时间耗费了他大量的功夫,光了又光还总是不满意。那一天,他坐在泥凳边拿起一把壶坯准备光身。

  他的妻子正好在旁边梳头,一只插在头发间的发梳在桌旁,他以为是明针就拿起来用,因为这个发梳是牛角做成的,长期梳发已很光滑加上又软又高弹性使得壶体很是光滑。从此做紫砂壶都知道牛角制作的各种明针来光坯是绝佳之物。

  紫砂明针俗称“牛角片”,以牛角制者为佳及甚是普遍。削刮成不同形状不同厚度用于加工光壶身、壶嘴、壶把、壶盖、筋纹等光润细腻的表面。为了配合茶壶形状的不同,明针样式也是非常繁多。常见的有身筒明针,嘴把明针,方头,盖头,斜头,等明针。例如作筋纹器时,也是有特殊的筋瓢明针。

  老一辈紫砂艺人都很看重明针功夫,古时他们曾用一句话来形容明针的作用和工序特性,【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可见其重要性。

  现在有一些壶艺师忽视明针功夫,买壶的人因为不懂明针功夫的重要性也并不在意。一把真正的好紫砂壶,它的观感、精致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明针效果。

  明针功夫好的壶,会有这样的特点:

  1、不养即成的观感

  明针在做精加工时,可将坯体表现的粗泥粒子,向坯体里面挤压,使泥浆浮出,造成坯体表面平整光润,进而形成一细腻的表皮层。

  可见明针效果,不仅仅是把砂壶表面压平刮整,也会使较细的颗粒溢上表面,使紫砂壶看起来更加和谐美观,更有古朴气息,让原本粗糙的产品更加精细耐看。明针功夫好的壶,出窑即有润感,壶表滑净亮润,颜色周正,精致、光泽度好。

  2、精度高

  刮平修整的明针功夫,还可使别致多变的器物造型结构显得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瓤纹理格外清晰,极大地提高坯体的精确度,使各种紫砂壶的口盖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一般都小于0.5毫米,这是其他陶瓷壶类很难做到的。

  3、强度高

  同样的窑温,明针工艺到位的紫砂壶烧结的程度会更高。

  烧结到位,不仅砂壶的颜色周正,而且坯体强度高(不易破碎),紫砂透气不透水的特性也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4、易泡养

  明针功夫使紫砂壶坯体表面泥层之下,因未经精加工,泥料矿物组成和颗粒的堆积使坯体内部保有紫砂特有的疏松的间隙。经过烧窑后,坯体内的一些物质因被烧失去本身的收缩作用,使壶体本身产生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坯体表面因经明针修整过的表皮层,在烧成后则成为一特殊较致密的烧结层,直接影响到壶表包浆膜的形成。

  现在紫砂市场上,许多壶友对明针功夫不在意,而对紫砂壶的成型方法却很在意。如何合理的去判断紫砂壶的价值,要需要深入的去了解。

  话又说回来,一把真正好的壶,一定是明针功夫到位的壶,对许多壶艺人来说,壶的价值有时候往往就体现在明针功夫的多寡。明针功夫甚是考验工手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顾景舟大师的明针功力深厚,下图为顾景舟制合欢壶,大家慢慢体会明针的味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深厚的明针功底

  让作品刚出窑就仿佛经历了几年的养护

  反之,十年的养护或许也得不到

  一把好明针壶刚出窑时的效果

标签: #明针 #功夫 #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