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赏壶许多年,最难割舍的是心底那一抹明黄。
紫砂矿料中,烧制成器,发色明黄的不在少数。
唯有本山绿泥紫砂壶,明黄而细腻温润,用养后玉质感可人。
本山绿泥泥性重,粘性高,做壶收缩率大,沉降速率快,成器难。
大多时候作为紫砂摆件表面的装饰土,自古以来少有匠人去碰这个缠摩头的泥料。
传世的壶品稀而珍之,大品更是寥若晨星,沧海一粟。
朋友经常问我:怎样才能真正了解“笨驴”的真面目呢?
那好,图说,来揭开本山绿泥的面纱。
本山绿泥原矿,泥性重,粘性很高,做壶收缩率高,变型大。
本山段泥原矿,做壶很容易成型。
这是本山绿泥的成品泥,手抺过很快起粉尘,这是区别成品泥的办法,也是这泥的特点。
这是刚出窑在自然光下拍的照片。
左边西施壶是刚出窑的,右边的是红茶泡养半个月的。
因本山绿泥收缩率高,变型大,所以烧成后能产生朱泥一样的褶皱。
这是上图的局部放大截选。
本山绿泥紫砂壶断面。
有朋友说本山绿泥烧制温度低能吐黑。
告诉大家这是不可能的。
原矿本绿低温高温泡茶都不会吐黑,当然生坯没试过,温度高底只能产生颜色的深浅。
今天就到这里吧。下次我们聊聊,通过用养把玩,爱上“笨花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