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
白银和黄金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是属于货币的形式,“纹银三百两”、“此地无银三百两”、“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等俗语都反应了银子被普遍采用的历史,银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银可等于财富。
除了货币之外,银还被用来制作成为银器和银饰。在古代银器也被当成试毒工具来使用,古代的毒品一般为砒霜(即三氧化二砷),里面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遇到银发生反应就会产生黑色的硫化银,所以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银针试毒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银器的发展
中国银器文化历史悠久,银器是一门融文学、史学、美学、神学和民俗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目前所见较早的银制品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代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而到了唐代银器制作有了重大发展。可以说中国古代银器皿是在唐代以后才兴盛起来的,唐代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而唐代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
唐代银器
从现在的出土文物来看,在汉代时就已经有银碗、银碟了,只不过数量不多。而在唐代时候极为鼎盛,有大量金银工匠聚集的制作银器,规模很大。唐代的银器品种繁多,不仅有杯盘碗碟等居家用品,还有熏炉、熏球等带有装饰性物品。宋元明清,我国的银器制作工艺有所发展。清代时,广州专门向清廷进贡银器。不过,由于白银是贵重金属,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而到了近代时期,银器在形制方面的复杂性远超史上任何时期,既有极具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渗入乡土日常生活的传统饰物,又有源于西洋、东洋、南洋等千万里之外的出口器皿和新式产品。图案取材既沿用明清以来逐步形成的程式化固定纹样,又受外来文化和社会变革影响而出现各种融合与创新。在传统的首饰工艺上也出现了地域型的分类,主要有京工(京津直隶及周边地区)、东北工、山西工、河南工、苏工、徽工(旧徽州府辖境)、福建工等等。
到了现代,银的提炼加工工艺比古时先进多了,因此银的纯度更高,而在银饰和银器的造型上面也更具创新型,在银器的制作工艺上面也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银器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古代,银器具的多少,也意味着富裕程度的高低。银制品对人体健康有神奇功效,古人深信用银器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因此银筷、银碗、银酒具等也成为王公贵族的爱用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银制品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银制品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戒指,或者是一个象征身份地位的酒杯或茶杯,它已经过贵族化、高档化向平民化、个性化转变,普通人拥有银制品也不在是罕见之事。
银饰和银器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流行最广,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手工艺制品,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也认为银制品具有辟邪保平安的功效,是吉祥与光明的象征,银饰文化也成为了许多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女子出嫁这样人生的重大礼仪中,银饰和银器也是作为仪式的一个象征品,它是美丽的修饰品而又代表着财富力量,同时也具备保护将要离家的女儿的作用。而在银器工艺兴盛的大理白族地区,银饰和银器更是代表着平安吉祥的寓意,家里的小孩满月或者周岁的时候家人的长辈都会为其准备银手镯或者银锁链,象征着平安吉祥。
银器与茶
银器和茶素来就密不可分,早在唐代时期银器便被广泛运用到茶具中,而云南大理鹤庆县的新华村也被誉为“茶马古道上的银器之乡”,茶与银一直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有银的地方似乎都不会缺少茶。
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金银茶器
而大理新华村的银器制造工艺也是由茶叶而兴盛的,唐朝的南诏国时期,这里的银匠们沿着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西突北进,在东南亚、西域、藏文化区、汉文化区留下了密密匝匝的脚印,鹤庆新华银器由此蜚声。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产茶区的哈尼族居民也有佩戴银饰的传统,茶和银都是其生活的一部分,藏族也普遍喜欢佩戴各种银饰,使用银器,也同样喜欢饮茶。
银器在茶具中的运用
唐代,是一个文化浓郁的时代。这个时期茶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银器也得到了发展,这个时期银便运用到了茶具里面。在对茶具的见解里唐代陆羽曾说:“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
而在爱茶人之中也流传着“煮水以银壶为贵, 泡茶以银壶为尊”这一说法。可见银壶在茶具里面的应用早已深入人心。
银壶,以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集使用功能、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堪称茶道重器和收藏佳品。手工雕錾琢磨出的银壶,又折射出手艺漫长发展流传的过程,蕴含了工匠之魂,手作之美。精工锻造,为这些银壶注入了灵魂,使其气韵生动,在方寸之间包含万千。
而使用银壶煮水时,滤去了水中的杂质,可以使水质能使水质变软变薄,更加清冽甘醇,而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则会更加干净清甜,同时银器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不会让茶汤沾染异味。
图片来源:鹤鼎堂银壶、网络
购买请咨询当地经销商或官方微信
新六大茶山地图 西双版纳勐海县地图 尺寸50cm*70cm ¥3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