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白瓷发展史(邢窑白瓷发展史)

粤湘源 13 0



  全文共1484字,图片11张,阅读需3分钟。

走进中国白瓷发展史(邢窑白瓷发展史)

  只要有书法经历的朋友都知道,越是简单的字越是难以把控。你或许会提出疑问,笔画少的不应该是最简单吗?几笔就能轻松搞定,何难!可事实却刚好相反,越是简单的字越难藏拙,想要在一两笔之间就能写好,安排好结构还不能缺乏变化的,其实需要很高的境界。这也是大家都喜欢拿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书文中出现的21个不同的“之”字来说事的原因。

  而陶瓷之中的白瓷就是书法中那种简单的字。看上去简单白瓷,从制作的角度来说,想要有所突破,同时又要保持特色是非常艰难的。

  中国是陶瓷艺术的发源地,有着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素雅白瓷虽看上去没有斑斓的花纹和艳丽的色彩,但在朴实无华中,它展示给人们的是那自然天成的美。

  一、白瓷制瓷原理是什么?

  白瓷一般是指瓷胎为白色,表面为透明釉的瓷器。早期的白瓷,釉色泛青,胎质细腻,很显然的看出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瓷器中所有的颜色都和金属有关,那么铁就是白瓷中的呈色剂,铁的含量越多,颜色也就越深,白瓷无非就是把铁的成分剔除,越是上等的白瓷含铁量就越低,一般来说,中国白瓷的含铁量在0.18%~1. 85%之间变化,白瓷烧制的时候能够是在无氧的状态下,不让里面的铁元素形成氧化,出现其他颜色,外面再罩上一层透明无色的釉,这么做出来的,就是白瓷了,也是主流的,我们最常见到的标准白瓷。

  二、白瓷发展史

  白瓷从发展至今,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洗礼已经达到了不可逾越的地位。白瓷出现的时期比青瓷较晚,是中国人烧造陶瓷第一个追求的大目标,在陶瓷的烧造历史上每一个阶段都一个相对来说很久远的目标,陶瓷在白瓷的追求上走了上千年,才能让我们见到如今的白瓷。

  建国以来有大量的墓葬出土,河南出土的一个墓“范粹墓”是北齐年间的墓葬,出土了真正意义上的白瓷。古代白瓷的意义,更多是心理上的,就是它看着是白就算是白瓷,所以早期的这些白瓷,多是白里带灰,或者是白里带黄颜色。

  1、唐代白瓷:有名的过渡性灰白瓷邢窑,形成"南青北白"的分布局面

  唐代的陶瓷形成了一个“南青北白”的一个局面。南青,指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被称为 “诸窑之冠”;北白,指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这时期的白瓷以素白为主,基本上没有纹饰,但是已经作为国礼赠送,作为国家宝藏来收藏。唐代后期,邢窑由于制瓷原料等方面的原因,渐趋衰落。

  2、宋代白瓷:北宋早期的白瓷定窑,汝窑。

  宋代的白瓷不单单只是素白的瓷器,还发展出了刻花,印花,贴花等修饰技巧,胎薄轻巧,质地细腻,釉面滋润,它主要的颜色为乳白色或者白中泛青色。北宋的汝窑的白净度,被认为是“中国白”的唯一代表,称为中国瓷器的最高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并不夸张。

  3、元代白瓷:白瓷是白中含青,白瓷出现倒退现像。

  4、明代白瓷

  明代开始注重质地,包括材质、手感、光泽等,永乐时期甜白瓷的诞生就是最好的证明。甜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给人一种温柔恬静的感受。甜白釉能照见人影,又称葱根白,历来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美誉,也被誉为白瓷史上的巅峰成就,延续至今。

  5、清代白瓷

  中国的制瓷技术到了清代可谓是登峰造极,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使中国的瓷器生产技艺都达到了顶峰。恰恰是这一时期,白瓷在珐琅彩、粉彩等彩瓷的冲击之下并没有受到重视,纯素白瓷开始走入低谷,远不如明代时期的重视。

  白瓷的出现,是陶瓷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为元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各色瓷器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有了白瓷才会有后面五彩缤纷的彩瓷,如果没有白瓷的出现,如今的瓷器行业或许就不会五色缤纷,有了简单的白瓷才会有各色瓷器的绚丽。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更多茶器知识关注公众号佳逸茶具网城

标签: #白瓷 #瓷器 #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