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茶叶外销重要的四个港埠在哪里?

粤湘源 11 0



  中国近现代(1840-1949)茶叶外销,经历了从独步天下的辉煌到硝烟中的衰落这样一个过程。据史料记载,早在1840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就达到了1.9万吨,虽然1843年减少为0.81万吨,但随后逐渐增加,在1860年时增加到5.51万吨,1870年增加到10万吨,而在1886年时则更是达到了13.41万吨(庄雪岚、阮浩耕,2011),为历史高点。中国茶叶外销超过1886年这一数量的时候,已是将近100年之后的1984年——是年,外销数量为14.53万吨。

近现代中国茶叶外销重要的四个港埠在哪里?

  在自1840-1949的近代和现代共一百来年时间里,中国茶叶外销,不得不说四个港埠,那就是:广州、福州、上海和汉口。

  中国茶虽然自17世纪即逐渐输入欧洲,但输出量的大幅增长,则是在1842年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商人纷纷来各港埠从事购茶事宜,展开激烈的购茶竞争。

  虽然陆续开放通商港埠,但就茶叶贸易而言,却基本上是集中于广州、福州、上海和汉口这四个港埠。在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这段华茶独占国际市场200来年的时间内,它们先后成为中国外销茶叶贸易的中心,在中国茶叶贸易史上留下了深重的印记。

  广州茶叶贸易主要活跃时期:17世纪末期-1840年代。

  1637年,英东印度公司第一次运载华茶回国。

  1686年,广东的洋行制度创建。

  1757年,清政府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茶叶集中在此出口,广州成为当时茶叶出口贸易中心。

  1840年代,广州港茶输出量占全国总输出量的60%以上。

  1852年以后,太平天国阻断茶产区与广州的通路,使得中国中部茶转运上海,福建茶则由福州输出,广州茶输出量骤减。

  上海开港之后,即逐渐取代广州的地位。

  上海茶叶贸易主要活跃时期:1840年代-1870年代。

  1842年的《南京条约》是上海对外贸易之始。

  1850年代初期,因太平军阻碍内地交通,两湖茶外销逐渐由广东移至上海。

  1851年,上海茶输出量占全国的46.5%,1852年上升为61.8%,以后至1859年止,一直都占45%以上。

  1860年代以后,因其转运对象的多元化,所以在失去英美市场之后仍能以砖茶转运俄国而维持其输出茶转口港的位置。

  福州茶叶贸易主要活跃时期:1850年代-1890年代。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福州,1844年福州开始正式开放通商。此后九年间贸易萧条,英美资本大多集中于上海。

  福州商务的否极泰来是在1853年。因太平军兴起导致福建茶无法运到广东或上海,故在1853年之后福建茶即由福州输出。

  1855年以后福州崛起,茶输出量一直占全国的30%以上。

  1859年,福州出口茶叶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2%,居第一位。

  在1860年代到1870年代后半期为福建茶之黄金时代,输出量高达中国总输出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1865年以后,因重量轻质的心态导致中国茶品质开始降低,同时又因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促使茶价下降,又有印度茶、日本茶等的国际竞争,导致中国茶逐渐丧失英国市场,福州港在1876年以后逐渐消逝其往昔盛况。

  汉口茶叶贸易主要活跃时期:1860年代-20世纪初。

  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汉口为通商口岸。

  1860年代,汉口开港之后,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世界最佳贸易港之一。

  1865年以降,汉口发展成活跃的茶叶贸易港,与上海、福州鼎足而立。

  1870年代以后,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安全性高的轮船取代帆船成为外销运茶工具,航行长江的江轮大为增加,汉口的直接输出亦因此增加。

  1872年,中国茶市全供给量的2/3由汉口输出。

  1880年代-20世纪初期,因砖茶一枝独秀,汉口活跃景象犹存。

  图文数据主要来源:

  1.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茶人联谊会编著,中华茶叶五千年,人民出版社,2001年。

  2.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

  3.陈慈玉著,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 END —

标签: #茶叶 #中国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