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3种国家级非遗绿茶及传承人,你都知道吗?

粤湘源 9 0



  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类最多,多达四五百种。不过,在数百种绿茶中,只有13种绿茶制作技艺被归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你知道都是哪13种吗?一起看看吧!

这13种国家级非遗绿茶及传承人,你都知道吗?

  2008第二批:5个

  西湖龙井 、婺州举岩、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1、西湖龙井

  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1年,西湖龙井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碧绿黄莹,滋味鲜爽,具备浓郁兰豆香、板栗香的西湖龙井,恍若绿茶中的绝代佳人,备受茶客追捧。

  西湖龙井,产自浙江的杭州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跳、灵隐一带,位于北纬30°;具有1200多年历史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匀整齐,色泽翠绿鲜活,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叶,小巧玲珑。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

  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杭州早在唐代就是名茶产区,茶文化历史悠久。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西湖龙井制作技艺,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说明龙井自唐朝就开始产茶。而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茶中之美数龙井”,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明嘉靖年间,有“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的记载。

  2、婺州举岩

  婺州举岩产于浙江省金华市北山双龙洞顶一带,因金华在隋唐时期称为“婺州”而得名。

  产地峰石奇异,巨岩耸立,此石犹如仙人所举,因而此处所产之茶名曰“举岩茶”。因其汤色如碧乳,古时称婺州碧乳茶。

  婺州举岩茶的制作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唐五代时期它是十大茗品之一,明清时期成为进献皇家的贡品。婺州举岩茶一般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茶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时采摘,炒制1000克干茶需采摘6万片左右的芽叶。

  3、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及黄山区的汤口、冈村、芳村、三岔、谭家桥、焦村、徽州区的充川富溪杨村、休宁县的千金台等,恰好在北纬30°;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外形状似雀舌,绿中泛黄,色泽油润光亮,银毫显露,芽尖紧偎叶中,且带有金黄色鱼叶。安徽黄山地区的茶都有一股“徽韵”,像安徽人的性格一样,知书达理,文质彬彬,这跟那一带的天气有很大的关系。

  传说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发出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

  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

  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

  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

  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

  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

  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4、太平猴魁

  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平猴魁恐怕是“地表”上叶片长度最长的绿茶,每根5~7厘米。它扁平挺直,不散、不翘、不曲,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安徽省黄山区。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太平猴魁茶创制于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时这里名为太平县,故所产的茶称为“太平茶”。当时,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在高山茶园内专门选摘壮挺的一芽二叶,精心制作成茶。由此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所产的茶叶品质为尖茶之魁,而茶叶制作技艺首创者又名“魁成”,因而以“太平猴魁”命名。

  安徽和福建一样,是一个产茶的大省,所出产的名茶也非常多,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涌溪火青、霍山黄芽、祁门红茶等等。事实上一种名茶产在安徽,多少有些“既生瑜何生亮”、难以傲视群雄的感觉。

  太平猴魁为我国“尖茶之冠”,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太平猴魁从鲜叶采摘开始就有严格把控,每年的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由于黄山山脉的气温偏低,再加上高海拔因素,太平猴魁没有明前茶这一说,但在清明后、谷雨前可能会有少量头采。

  5、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

  ,产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的毗邻山区,位于北纬31°38′,清为朝廷贡茶。唐称“庐州六安茶”,明朝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

  因茶叶形似瓜子而得名

  ,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用六安瓜片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六安需在“谷雨”前后10天,采取茶枝稍壮嫩叶,以片取胜,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传说很久以前,安徽金寨县有一位叫胡林的雇工,有一天雇主到齐云山上采茶。采摘结束回来的路上发现一处人迹罕至的悬崖石壁,只见石壁上有几株枝繁叶茂、苍翠欲滴的茶树,茶树叶大毫多,清香扑鼻。

  胡林在制茶方面是个行家,当即感觉这几棵茶树是难能可贵的品种,于是采摘下鲜叶精心炒制成茶。回家途中口渴难耐,路过一家茶馆歇脚,便将茶叶拿出来冲泡,顿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其他茶客纷纷感到惊奇,齐赞:“好茶,好茶!”

  胡林回到雇主家,将采摘的茶叶交给雇主,雇主觉得此茶甚好,又命胡林回山中采摘,但重回到齐云山后却再也找不到那几株茶树了。当地人都认为这是“神茶”,不可复得。又过了几年,有人在齐云山蝙蝠洞发现了几株茶树,与胡林当初描述的“神茶”一模一样。六安瓜片就是由这些“神茶”繁衍而来,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名茶之一。

  《红楼梦》多次写到了六安瓜片。六安这个地方产茶历史很悠久,明朝文献中就已经有记载。清朝时期,就已经将六安瓜片定为“贡茶”,珍贵万分。根据史料记载,慈禧由于为皇帝生了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每月才能按宫规得到14两“瓜片”茶的配给奖励,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2011第三批:3个

  碧螺春、紫笋茶、安吉白茶

  6、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产自江苏苏州吴县太湖洞庭山上,地处北纬31°左右;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

  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外形: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约为1.5厘米,芽为白毫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传说康熙有一次南巡,来到苏州,当地官员给他献茶。康熙皇帝一喝这个茶,觉得奇香无比。他就问官员这是什么茶,官员回答,当地都叫它“吓煞人香”。康熙觉得这个名字不太雅,再看这个茶,绿绿的,呈蜷曲状,采摘季节又是明媚的春天,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碧螺春”。“碧螺春”听起来很雅,从此成为苏州的文化名片,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地方名茶。

  碧螺春早在唐朝时已成贡品,它的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洞庭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明前碧螺贵如金,七万个嫩芽才换来一斤碧螺春,故而碧螺春又称为“功夫茶”、“新血茶”。

  7、紫笋茶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紫笋”一名,正是出自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该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顾渚紫笋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

  得天独厚出名茶,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孕育出了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

  芽味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沸水冲泡,芳香扑鼻,汤色清朗;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观之楚楚诱人,尝之齿颊甘香,生津止渴,回味无穷。

  8、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是由1980年8月,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海拔800米的桂家厂发现的一丛树龄逾百年的珍稀茶树,经无性繁育而得到的茶树品种。1998年‘安吉白茶’通过省级茶树品种认定,正式命名(改名)为‘安吉白茶’(白叶1号)。

  安吉白茶的白茶祖是仅剩一棵的古茶树,据说已有千年树龄。到达安吉后,前往天荒坪镇的大溪村,然后再穿过村中一座小桥,驱车十分钟左右至九龙峡景区,停车后须再步行30分钟左右的山路,才能到安吉“白茶祖”面前。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1982年,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千年树龄的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色,很少结籽。截至目前,安吉白茶祖是仅存世间唯一的古树。

  注意,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绿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因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而得名。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极为稀有。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

  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茶多酚占比10.7%,因此成品干茶冲泡后,口感鲜爽回甘,其“鲜”远胜其它茶品。

  安吉白茶外形条索紧细显芽,芽壮实匀整,鲜活泛金边,形似凤羽,叶脉两侧的叶色嫩绿如玉霜,光亮油润,其余部分呈黄绿色,与叶脉处有明显差异。其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叶白脉翠,芽长于叶,成朵、匀整。

  位于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的核心产区的白茶产量极少,核心产区因为位于高寒山区地带,根本没有所谓的明前茶,据当地茶农讲,核心产区的安吉白茶一般都是在清明节后15-20天才开采茶叶,而且其产品根本不达市场流通。

  2014第四批:5个

  赣南客家擂茶、婺源绿茶、

  信阳毛尖、恩施玉露、都匀毛尖

  9、赣南客家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10、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

  婺源绿茶外形紧细圆直,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05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婺源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儿茶素指数为全国同类茶叶最高。

  11、信阳毛尖

  苏东坡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锋尖、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被誉为“绿茶之王”,是最优质的名优绿茶之一。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

  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鲜叶。

  12、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及东郊五峰山,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著特点。

  日本自唐代从我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恩施玉露的冲泡方法与其它绿茶大同小异,不过由于其制作原料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且恩施玉露还富含人体所需的硒元素,因而其泡法与其它绿茶略有不同。

  13、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主要产于贵州都匀市,由毛爷爷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都匀地区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

  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属于贵州名优绿茶。

  “在中国的绿茶领域,贵州绿茶是上品,而在贵州绿茶中,都匀毛尖是极品,是奢侈品。”这是业内人士给都匀毛尖的定位和评价,也是对都匀毛尖品质的最高褒奖。

  都匀毛尖具有“外形紧细卷曲、毫毛均匀满布、色泽绿润,茶汤嫩黄绿明亮,香气嫩栗香高而持久,滋味鲜爽回味干甜,叶底嫩匀、黄绿明亮”的品质特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是贵州著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

  随着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加上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曾在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先后共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传统的6大茶类(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中,国家非遗传承人仅有区区25人。其中绿茶非遗传承人列举如下:

  泽青茶道文化传媒工作室,是一家茶文化高端品牌。致力于茶文化推广、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茶道文化、茶健康生活、香道花艺、中外名酒、艺术品鉴赏、养生膳食、茶空间的一个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

  专注于茶垂直领域,坚持深入核心产区,关注茶界生态。将专业级茶学知识变为更适于读懂和交流的原创内容。安全茶 健康品。精彩生活,从一盏茶开始~

标签: #龙井 #西湖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