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宜兴阳羡茶(陆羽 阳羡茶)

粤湘源 14 0



  宜兴,接近太湖,千山万壑,风景瑰丽,更兼有“善卷”、“张公”、“灵谷”三洞之胜,吸引着很多海内外游客。不少景仰而来的旅游者,在博览了宜兴的山清水秀、洞天奇景之后,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阳羡茶”来品味一番。泡出来的茶汤清色浓,味香而甜,可谓茶中佳品。

陆羽与宜兴阳羡茶(陆羽 阳羡茶)

  宜兴产茶前史长远,古时就称之为“阳羡贡茶”、“毗陵茶”、“阳羡紫笋”和“晋陵紫笋”。早在三国孙吴年代,就名弛江南,其时称为“国山茶”。“国山”,即今之离墨山。据《宜兴县志》载:“离墨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到了唐代,被称为“茶圣”的陆羽,为了研讨茶的栽培、采摘、焙制和品茗,曾在阳羡(今宜兴的古称)南山进行了长时刻的调查,为编撰“茶经”一书积累了丰厚的原始材料。陆羽在他的《茶经、一之源》中记及:“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陆羽在品味同僧进献的佳苟后,以为“阳羡茶”确是“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因为陆羽的引荐,“阳羡茶”因而名扬全国,声噪一时。从此,“阳羡茶”被选入唐代贡茶之首,故有“阳羡贡茶”之称。

  千峰待逋客,重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罄一声。

  ----唐·皇甫曾《送陆鸿渐南山采茶》

  宜兴产茶历史非常悠久,秦汉间随着茶沿长江自上而下的传播,阳羡产茶在东汉三国时期已小有名气,但真正名冠天下是在唐代,其中有一个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就是被历代爱茶人尊为茶圣的陆羽。

  陆羽(约733-804年)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是中国茶学的创立者,世人尊称他为“茶圣”、“茶祖”、“茶仙”、“茶神”,所著《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书。据《茶经》记载:“常州义兴(宜兴)县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与荆州(湖北江陵县)、义阳郡(河南信阳)同;生圈岭(宜兴)善权寺、石亭山,与舒州(安徽安庆一带)同”(参见《茶经》卷八)。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陆羽对阳羡茶各具体产区情况非常熟悉,可以推知,他是多次到过宜兴的。陆羽隐居浙西,实际是“言隐而不隐,居也不久居”,经常与“名僧高士,谭宴永日”,不时周游名山大川,频频更址迁寓,在公元760年至784年这段时间中,陆羽除在湖州的长兴、武康各县外,在杭州和江苏宜兴、丹阳、苏州等地,都有其活动交往线索。由此可以推断,陆羽在浙西隐居的这一段时间,经常到宜兴茶区活动是肯定无疑的,由此也有人认为他曾寓居于宜兴,但宜兴历代的志书上没有明确记载。

  一些学者对陆羽晚年与其好友交流的诗文考证后认为,陆羽隐居浙西的最后寓所应该在宜兴。和陆羽交情甚笃的高僧皎然有酬陆羽的一诗叫《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据查考,乌程(今湖州)境内并无龙山(参见舒玉杰著《茶圣陆羽·坎坷人生》一文),而历代宜兴县志都载有:“龙山,在县南五十里,下有武陵洞”,“武陵洞一名西施洞,在龙山下,去湖 十里。有石乳凝结,若幢幡羽盖状,及泉瀑飞注,榛莽蒙密,人迹罕到”(参见《万历志》卷一·山川)。皎然诗中所指的陆羽龙山寓居,应当是宜兴的龙山。另外,皎然还有名为《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的诗作,诗意表明:他为了寻访陆羽,先拜访了义兴县权县令府第,打听到陆羽在君山深处的具体地址,然后他们一行数人来到君山寻访陆羽,沿途被幽美风光和青翠竹林所吸引,但最终修竹引他们到了陆羽的“ 青塘别业”。故友前来看望,令陆羽非常欣喜,以君山新茶来招待他们。皎然的这首诗明确点出了当时陆羽所在的“青塘别业”是在(义兴)君山之阳,罨画溪之畔。这一带也正是宜兴历史上产茶的核心区域。“青塘别业”,应当是陆羽在宜兴访茶、品泉、垂钓,抑或协助义兴茶舍试制贡茶活动期间建造的临时简易草庐。

  阳羡茶的香郁醇厚令一代茶圣痴迷,他称赞阳羡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阳羡茶因陆羽而扬名于当朝宫廷和民间,被选为贡品,阳羡茶也为陆羽的不朽著作——《茶经》增添了可贵的实例和浓重的笔墨。

标签: #陆羽 #宜兴 #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