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大道至简 精于心简于形 |守艺人

粤湘源 15 0



  众所周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大师壶艺一绝,制壶多以光素器为主,留下许多经典的紫砂圆器,价值千金。

高俊:大道至简 精于心简于形 |守艺人

  而顾氏一脉的传承自然以光素器为主,讲究转起承合的线条之美和几何器形之美。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俊便是其中一位,他继承顾氏一脉之精髓,在紫砂制艺一道上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高俊,字石瑜,1972年出生于宜兴丁蜀镇的紫砂壶艺世家。

  用他自己的话讲,“我住在紫砂街上,左邻右舍家家都在做紫砂,就连寒暑假,我都跟着母亲在紫砂厂玩耍”。

  这种生活环境,使得高俊年幼时的玩具也脱不开泥巴。当然,对于儿时的他,那是快乐的记忆,充满着乐趣和自得。长大后,出于喜爱他自然而然便选择踏上了紫砂制艺之路。

  “做过紫砂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条辛苦又枯燥的路,很多人都经历了从喜欢到有些讨厌到再次喜欢的心路历程”,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当然不能和幼时的玩耍相比,更何况高俊有一位要求非常严格的父亲。

  “做壶是一辈子的事情,有苦有甜自己承受”,他的父亲从一开始就告诫高俊,选择了就不能中途放弃。

  学海无涯苦作舟,1991年,他先是进入宜兴紫砂一厂研究所,后又先后师从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吴群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沈蘧华、周桂珍,并得到“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的悉心指教。后来为了技艺进步,他又去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艺术”。

  高俊作品之映和壶

  当他制作了人生第一把紫砂壶,兴冲冲地跑去找长辈在壶底刻了“高俊习壶之首”的字样,学习中诸多的辛苦刹那间就化作了甜蜜的成就感,支撑着他在紫砂一道上愈走愈远,也因此直至今天那把壶依然被他珍藏在家中。

  三十多年来,高俊不断感悟着紫砂艺术的精妙,岁月也带给他不同的心境,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长辈们的教诲,“修艺也需修德,不仅要祖师重教,个人德行也要注重”。而所有这些都被他融入了壶中,因而也形成了他自己的紫砂之道。

  他在传统之上立意创新,追求敦厚、清新、儒雅的文人艺术境界,他尤以古玉器精髓形器,讲究境由心生、返璞归真、繁而不缛、简而能全,融华夏文化于壶艺的化境。

  「壶口纪游壶」便是他去了中国第二大瀑布——黄河壶口瀑布之后有感而发,特意创作的作品。以整体造型的稳重象征母亲河的包容和伟大,以线条的流动感表现奔腾之势,象征中华民族的传承和生生不息。

  高俊作品之壶口纪游壶

  又如「汲浪壶」,将紫砂经典的光素特征和筋纹的浪花形态结合起来,呈现出耳目一新之感。

  壶身筋纹勾勒出浪花卷卷、三层重叠,有一浪高过一浪之感;壶嘴、弯流、壶钮为龙行。整壶呈现出游龙戏水的姿态,交错纵横中依然保持了简洁的特质,使得紫砂最基本的特点被很好保留下来。而浅黄色的色泽隽永典雅,内在设计生动,有着鱼跃龙门的登第之喜,可谓“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赋予紫砂壶文化韵味和吉祥寓意,有一种大巧不工、大象无形的艺术之美。

  沉醉在壶艺之中,高俊的喜好似乎都围绕着陶艺。

  他喝了几十年的茶,“因为做壶,所以一直喝茶,从茶客角度反过来校验自己制作的壶,对壶的实用性更心底有数了”。

  他喜欢CD,笑称自己“老古董”,收藏了大量的CD片,年轻时候听港台流行音乐,但大多时候还是古典音乐居多,“现在会听一些佛教的梵音,感觉心灵很安静,而且听着听着吧,灵感自动冒出来了,我就把它(紫砂壶)做出来”,听着音乐做着壶,在高俊的眼里,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

  在同行中,高俊的人缘非常好,毕竟一个作品拿得出手、人品正直的艺人谁不喜欢呢?

  但他本人却很谦逊,“精气神是紫砂艺人一辈子的追求,我们不仅要寻求外在的形,更要追求内在的神,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一直以来,光素器被行业公认最能体现紫砂本质的简朴无华,素净端庄,洁净深沉。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种承袭,更是一种审美观念的光大,是紫砂本质的正宗祖法与精神所在。

  “大道至简,精于心而简于形”,这是光素器的要义,也是高俊追求一生的至高之境。

  高俊档案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一级/高级技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宜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苏美术史》之“江苏民间艺术史研究”研究员

  《江苏美术家人名词典》收录个人词条

  无锡市工艺美术专业中级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标签: #紫砂 #高俊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