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看是什么样的黑点,紫砂壶上的黑点一般是铁质,隐隐约约能看见但一般不会大面积出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吐黑,茶壶温度没烧到位,使用过程中,茶汁的叶绿素中的铁离子跑进气孔中,形成与胎身不同的色调,一般是黑色。这个也是没办法去除的。
大概率是为了遮盖瑕疵,有些紫砂壶尤其是朱泥壶,壶嘴壶盖容易磕碰到,或者是烧出来就有印子,影响美观,这个时候就可以找专业做陶瓷修复的人包金包银。
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壶没有问题,是完好的,作者个人喜好拿去镶边。这种是小概率。
白点其实就是云母,紫砂矿本身就含云母,烧制温度达到1280度以上时云母才会完全汽化,但宜兴紫砂的最佳烧成温度会在1100度-1280度之间浮动,所以会有浮起的云母出现在壶体表面。
所以:这些黑点白点都是正常的。其实无论是由于铁离子形成的黑色斑点还是由于云母形成的发白的斑点,都体现了紫砂泥的原本品质。
没有黑点就成泥壶了,三大“劣迹”显露“垃圾化料壶”面目
1、壶体颜色偏红、异常鲜亮.
2、壶盖与壶身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特别清脆响亮.
3、壶身手感特别光滑细腻,而且泛亮光
所谓的“黑”实际上是茶垢和茶叶中的铁离子,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茶垢就会残留在紫砂壶表面肉眼看不见的孔隙中,且容易沉淀下来,慢慢地就形成了小黑芝麻粒。
不同的泥料、不同的工艺,紫砂壶的吐黑情况也会不一样,如果紫砂壶烧制时间不足,泥料的收缩不完全到位,壶体的“吐黑”情况就会明显一些;同时一些壶体本身颜色较深,出现吐黑就不易看到,但浅色的紫砂壶如段泥制作的,吐黑就容易看出来,就会明显一些。紫砂壶的“吐黑”是长时间使用后茶垢和茶叶中铁离子的沉积,可以长期泡茶并精心呵护,使其整体颜色变深,变亮泽;也可回炉重新烧壶,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出现烧裂等损伤。
如果是刀刻的字画,紫砂壶制作工艺里有个环节(90年代前比较常见),壶烧成后给刻的字画涂墨水或其他颜色,用作突出所刻的字画。
如果是涂的墨水,洗干净用沸水煮一下壶就没事了。这种涂色的方法原本就是新壶时吸引视觉的,没多大意义,所以,后来这种做法慢慢被淘汰了。
如果紫砂壶有刻绘,为了让刻绘看的清楚,会在刻绘的地方图上墨水。
墨水慢慢的会腿光。
如果你喜欢看起来有立体感,等退光了自己也可以涂,如果喜欢原汁原味等它退光了就没事了。
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