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东坡。宋朝人,但故居与我相邻,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三苏故里,存放着他许多许多的故事。
提起苏门三父子,说来话长,在历史长河中的宋代,都有着举足轻重,撇不开的一笔,尤以苏轼为最,东坡在家守孝六年,后返朝廷,受老师欧阳修影响,恃才傲物,刚正不阿,反对王安石变法,在官场屡次被贬,倍受打压。但他性格超然,心胸豁达,处逆境而不妄自菲溥,写下了许多气壮山河的诗篇,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岭南长做人。等等诗句,今日读来,也琅琅上口。
苏东坡的官场失意,成就了他的文场得意,有失有得。最后以苏轼诗句而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并不矛盾,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并且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又发明一道美味菜肴东坡肉。这里他强调的是在居住环境方面要多植翠竹,使人常年可以欣赏到绿色。也就是说,在肉与竹这二者之间必须选一项时,那他当然首选的植有竹子的居住环境。至于吃肉与改善居住条件,人们常说,哪一项关紧先顾哪一项,当二者都具备了,为什么不可兼得?
“一树梨花压海棠”,字面理解就是,一棵梨树,盛开着白色梨花的枝条,压在了盛开着红色海赏花的海赏树枝条上,争相斗艳,十分好看。
但这里苏东坡却是暗喻,一个满头白发八十多岁的老翁,新婚之夜与十八岁新娘共度良宵的情景,充满调侃之意。
此句出自苏东坡的一首格律诗,即七言绝句《戏张先》。全文如下: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首诗是苏轼嘲笑自己的好朋友张先的调侃之作。当时,八十岁的老友张先纳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苏东坡知道后在宴会上写下此诗予以调侃。苏东坡不愧是文人当中的高人,能把“老牛吃嫩草”之寓意写得如此清新文雅,不落俗套,张先就是想生气也生不出来,着实令人敬佩。
苏东坡是谁?苏东坡,苏轼也。北宋文坛大咖,“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作丰厚,影响古今。而张先是苏东坡文坛好友,也是北宋著名诗人。他曾经是进士出身,任过尚书都官郎中。他与苏东坡相比,诗词造诣可能不及,但风流才情却有过之。两人交集甚密,友情被传为佳话。 张先活到八十八岁离世。几年之后,那位小妾也因郁郁寡欢而死。
这种年龄相差巨大的婚姻,是否幸福?至少它总给人一种不合时宜之感。婚前产生爱情的可能性极小,成婚大多有不为外人所知的原因,被逼无奈的情况占大多数,结果悲剧居多,难怪连苏东坡也要调侃一番,实在是应该引起众人的警醒。
(苏东坡)
(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