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都与中国的茶文化有甚深的渊源关系,应该说,没有儒释道,茶无以形成文化。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地作用于茶文化,又曾综合地融贯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最终说来,很难讲存在着纯而又纯的哪一家的茶文化,一切都是相对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道家与茶文化的渊源关系虽是人们谈论最少的,但实质上是最为久远而深刻的。道家的自然观,一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及观念的源头。道无所不在,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老庄的信徒们欲从自然之道中求得长生不死的“仙道”,茶文化正是在这一点上,与道教发生了原始的结合。玉川子要“乘此清风欲飞去”,借茶力而羽化成仙,陶弘景《杂录》与西汉壶居士《食忌》的记载,都与此相关。《茶经·七之事》引述《神异记》的故事,更表明陆羽本人对道士与茶茗的态度。“自然”的理念导致道家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这就确立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本性。
从历史和发生学角度固然要追溯到道家,但从发展角度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则应归之于儒家学说。这一核心即“中和”思想。儒家茶文化首先注重的是“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他们认为饮茶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所以“以茶表敬意”成为“以茶可雅志”的逻辑连续。由此可见儒家茶文化表明了一种人生态度,基本点在从自身做起,落脚点在“利仁”,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所以“中和”境界始终贯穿其中。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体现,其深层根源仍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禅佛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饮茶形式传播及美学境界的提升诸方面,贡献巨大。没有禅宗,很难说中国能够出现真正意义的“茶文化”。“天下名山僧侣多”,“自古高山出好茶”,历史上许多名茶出自禅林寺院,而禅宗之于一系列茶礼、茶宴等茶文化形式的建立,具有高超的审美趣味,它对中国茶文化的持续的推波助澜,直接造成了中国茶文化的兴盛,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禅宗对茶文化流传国外特别是日本,有不可磨灭的卓著功勋。可以说,品茗的重要性对于禅佛,远远超过儒、道二家。而“吃茶去”这一禅林法语所暗藏的丰富禅机,“茶禅一味”的哲理概括所浓缩的深刻涵义,都成为茶文化发展史上的思想精蕴。
真正说来,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气象,是由三教合一的文化所造成的,从而体现出“大道”的中国精神。道德境界、艺术境界、人生境界是儒释道共同形成的中华茶文化极为独特的景观。儒释道三家相激相荡,相摄相融,精彩纷呈,于是有了文人茶道,文人茶道在文化气质上显得更为清高、更为闲雅,更有艺术品位。正是在儒释道共建的一个思想及活动的磁场中,文人们弘扬了茶道艺术,他们更多地以茶道启发灵感,静悟生命,提升境界,充分体现了对茶道精神的深切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