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首都长安荟萃了茶界名流文人雅士,闲来无事他们办茶会,写茶诗,著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文士茶道分为备器、净手、焚香、礼拜、赏茶鉴茶、鉴水、烹茶、闻茶、观色、谢茶等繁琐的程序。受邀参加茶会的文士则用弹琴、吹笛、舞剑烘托茶会气氛和答谢主人。
唐朝时候的茶大都是蒸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饼茶是将茶的嫩叶采集下来,然后蒸烂,捣成泥状,用器皿压实成块,多是饼状,然后风干。吃的时候要先将茶块敲下,碾碎,用筛网筛出小颗粒,放到器皿中煮,而不是滚水泡。所以唐代,你去做客能喝茶是很高的待客规格了,因为特别费时,没有小半天你喝不到。煮的时候要加点精盐,加盐主要是去除茶汤中的泡沫以及表面的一层水膜,使茶汤的颜色更亮丽,至于口感方面有多大影响就不知道了。
唐代饮茶诗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论述了七碗茶:“一碗喉咙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 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说是喝了七碗茶就能变成神仙。这首诗至今流传,很多茶楼茶庄里都挂一幅以示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