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个想法特别好。既让农民增加收入又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这应该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的愿景。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我家是种柑橘的,我的家乡全都是种柑橘的。我们种的柑橘包括人工采摘费才卖五毛到一块钱一斤不等。到市场销售至少也要四五块钱一斤。结果消费者没得到实惠,我们果农也没赚到钱。
几乎所有的农副产品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在新闻上会看到某个地方的水果滞销甚至果农用来扔掉,而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却吃不起。值得高兴的是这个问题正在慢慢的得到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媒体电商、社交电商等新的销售方式把农产品直接从农民—快递—消费者。去掉了其他中间环节。只有这样农民和市民才能共享实惠。现在有些农民在抖音、头条上直播卖蜂蜜、苹果等等,做的还不错。
不过由于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电商、网络等知识欠缺,再加上部分农副产品不利于长途运输或者物流成本高,电商在农村普及还需要不少时间。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谢谢!
多年来,困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农作物价贱伤民的恶性循环一直是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是这样对于菜价的困扰,城市中的居民体会到的确实另一番景象,农村的菜价确实便宜,按理说居民买到的菜的价格也不会贵到哪里去,但是就实际的情况来看,这个菜价的差异却很大,往往存在着几倍的差价,令人困惑,这中间的利润是看得见的,但是这份利润究竟落到了谁的手中呢?
难免听到城市中居民的抱怨,说菜贩子丧尽天良,赚黑心钱(当他们知道农村农民贱卖蔬菜的价格之后),亦或是抱怨农民赚太多钱(不知道农民朋友们贱价卖菜的时候)。在农村则是反之。大家相互抱怨之后就会去多方求证对方的价格底线。一对接大家纷纷就有一个体会,菜贩子真的太不厚道了,所有的钱都被他们赚完了。可以说是长在蔬菜上的“吸血鬼”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农村菜价低,城市价格高真的是因为菜贩子从中作梗吗?
不得不说,农村菜价低,城市菜价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间环节的利润差。而获取这部分利益的恰巧是为农村和城市之间菜品交换的桥梁——菜贩子,很多时候菜贩子起到的作用是很夸张的。碰上丰收年或是一些农民朋友没有规划好自己家的作物种植面积的时候,就是菜贩子们痛宰农民朋友的时候。菜贩子们往往借口市场饱和,农民朋友们要不把菜卖给他们的话,菜就没人收购了,只能烂在地里。另一方面,当他们低价收购了市面上多数的蔬菜之后,就会对菜品再次定价,这个时候就不是一个两个菜贩子说了算了,往往是他们组成的一个集团来定价,这个时候规模最大的菜贩子话事定价之后,菜市场上所有的时令蔬菜的价格就会出现成倍的增长了,这中间的利润落到谁手里了自然一清二楚。
此外,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原因就是蔬菜的运输成本。这个也是城市菜价比农村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时候虽然农村的道路建设出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农村一些偏远的地区种的蔬菜仍然是市场的主流。因此大规模的远距离运输这些蔬菜的费用自然而然的太高了蔬菜市场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