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喝的茶都是加工茶!或是茶产品!茶的品种与加工有直接关联。贵州产的原茶基本属于绿茶,而且因为工艺问题,贵州茶产区的茶都是原料茶为主。
例如,贵州湄潭县种植的龙井茶品种,都是要运输到杭州加工销售的,西湖原产地龙井的茶原料无法供应如此巨大的市场,贵州是主要供应地。
贵州是中国的茶园大省,是唯一茶园面积超过七百万亩的省份,全国七分之一的茶园在贵州,有这样多的茶园说明贵州的农村扶贫是做到实处的,又是新增茶园,又是引进新茶种新工艺。
贵州茶园多,茶叶产量也不少,占全国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消费十斤茶叶有一斤是贵州产的。贵州的气候地理很适合种植加工优质茶叶,尤其是高档的优质绿茶。贵州茶叶的最大特点是茶叶产量多,自身的品牌不突出,做龙井碧螺春白茶毛峰等上游产业,我是一个茶商,深知道库存对行业的压力,贵州充分发挥上游的优势,虽然产量高,但是库存低,和隔壁的神茶大神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每年最先接触到的新茶龙井都是贵州产的,贵州龙井的特点是时间早,茶叶淡,茶叶也比较瘦,香味口味都比较薄,而且贵州早期的气候也不像江南采摘时候的复杂多变,茶叶生长速度快,容易起节 ,头二采质量还可以,后期生长太快,等级不高。其他的白茶碧螺春也是如此,白茶二采以后,细长而苗条,口味极淡。
但是贵州茶做后期的中低档炒青香茶非常好,主要是符合了高香不苦涩的特点。我个人认为,合适的制茶工艺是应该避免过分苦涩的 ,历代以后改进工艺,发明发酵揉捻这些工序的目的也是减轻茶叶的苦涩味(普洱吹嘘除外,生普苦涩),所以这也是贵州茶低库存的原因之一。
对于贵州本土的茶叶工艺接触不多,所以就不评论了。网上有很多只会百度的人,总是念念不忘那些百度的一点信息 ,其实是视界比较小的,贵州是最好的例子,也许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贵州茶,却喝过贵州茶,其它的四川湖北都有这样的现象,中国茶叶的地方名茶数量多数在东部茶区,产量却没有西南地区多。